由于地形地貌的差異性、國情的復雜性以及地區經濟發展的非平衡性,中國推進新型城鎮化不可能只有一種方式,而應是多元化路徑或模式。有學者研究發現,我國推進城鎮化的模式有7種,即“建立開發區、建設新區和新城、城市擴展、舊城改造、建設中央商務區、鄉鎮產業化和村莊產業化”。[5]事實上,2011年以來,陜南地區所采取的“政府主導、農戶自愿、市場參與、梯次推進”的引導方式,呈現出“山上建園區,山下建社區”的搬遷模式,“離土不離鄉”為主的集中安置與就業方式。同時,其所形成的“倒逼”效應,既是對已有“推進模式”的豐富和發展,也是帶動農村發展的重要體現,可稱之為“移民搬遷式就近城鎮化”。
移民搬遷式就近城鎮化模式既改善了山區生態環境,也明顯改善山區農戶居住環境及生產生活條件,推動了精準扶貧;移民搬遷戶既遠離了自然災害風險,也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對于我國城鎮化多元路徑的探索無疑具有較高的借鑒價值。特別是西部地區以及貧困地區可以把這種移民搬遷型就近城鎮化道路作為重要的選項或者推進模式。這對于節約社會成本、促進基層和諧以及提高城鎮化的效益無疑都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本文作者分別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公共管理系學生;本文受陜西省農業協同創新與推廣聯盟科技項目“陜南地區避災移民搬遷的成效評價及政策完善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重點項目“脫貧攻堅進程中駐村工作隊工作狀況評估與對策研究”資助,批準號:2015LM015、2016C097】
注釋:
[1]何得桂:《山區避災移民搬遷政策執行研究:陜南的表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89頁。
[2]Kundzewicz Z.W,“Non-Structural Flood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ility”[J],Water International, 2002, 27(1), PP.3-13.
[3]何得桂,廖白平:機遇與挑戰:西部地區開展避災移民的 SWOT 態勢分析——以陜南為例[J].災害學,2014年第2期。
[4](美)戴維·奧斯本,特德·蓋布勒:《改革政府——企業家精神如何改革著公共部門》[M].周敦仁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頁。
[5]李強,陳宇琳,劉精明:中國城鎮化“推進模式”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