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機理與制度支撐
摘 要:實現共同富裕是解決我國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路徑。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要立足于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從促進生產力發展和優化收入分配格局的角度來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同步實現人民群眾的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足,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進而實現共同富...
摘 要:實現共同富裕是解決我國當前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路徑。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要立足于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從促進生產力發展和優化收入分配格局的角度來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同步實現人民群眾的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足,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進而實現共同富...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人口遷移流動日趨活躍。人口流動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其中,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規模向城市轉移,加速了農村人口老齡化,并對農村發展帶來很大沖擊;與此同時,在城市人口老齡化不斷發展及城市老人構成多樣化的情況下,城市老人也面臨諸多養老困境。為此,必須立足全局,系統分析,從根本上探索破解路徑。 關...
摘 要:面對“十四五”時期我國即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的緊迫形勢,應該積極推動社會適老化轉型,創造有利于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人口條件,形成與人口老齡化相適應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社會環境。社會適老化轉型的本質是建設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為此要處理好傳統和現代、公平與效率、全面與重點的關系,使老年人既能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有尊嚴、有質量的生活,又能平等參與社會分配、共享...
摘 要:構建老年友好的家庭、社區環境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重要舉措。當前,在我國推進家庭和社區老年友好環境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問題。未來,在硬件環境上,應構建和發展舒適安全的老年友好居住環境、綜合適宜的社區老年服務網絡;在軟件環境上,應構建和發展和諧互助的社會交往環境、尊老愛老的社會文化環境。 關鍵詞:老年友好 家庭環境 社區...
摘 要: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中國人口發展不可逆轉的常態化社會現象,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成為老齡化時代謀劃社會經濟發展必須始終堅守的永恒主題。為了收獲和兌現人口“長壽紅利”,要通過抑制非正常的提前退休,改革退休年齡和養老金政策,全面建立終身學習、教育和技能培訓機制,加強全體勞動者的健康管理、改善工作條件等方式,構建積極老齡化就業政策體系。 關鍵詞:健康老齡化...
摘 要: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對社會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要以積極視角看待老年人個體及群體的地位、作用、功能,著力推動老有所為與老有所養相結合,不斷探索老齡社會治理的有效舉措。時間銀行不僅是一種互助養老、為養結合的養老創新方案,而且是一種志愿服務回饋長效機制和公益資源供需匹配的平臺,能有效發揮老年人治理主體作用,助推“老有所為”新形式,培育“青銀共居共...
摘 要:我國經濟正處于由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深化產業鏈和創新鏈“雙鏈融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有助于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當前,應把握產業鏈和創新鏈“雙鏈融合”的歷史機遇和重要時間窗口,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為打造制造業強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產業鏈 創新鏈 實體經濟 轉型 ...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憂患意識是博大精深中華文化寶庫里的瑰寶,中國共產黨是于安思危“活教材”。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大變局給于安思危“拉警報”、新征程為于安思危“出問卷”,只有自覺秉持并不斷增強憂患意識,才能在于安思危中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于安思危 憂...
調查時間:2021年4月1日—2021年4月11日。 調查方式:通過互聯網和微信公眾平臺渠道發布網絡問卷進行調查。 樣本構成:科技工作者群體共回收有效問卷1553份。其中男性受訪者占68.8%,女性受訪者占31.2%。從受訪者從事的專業看,38.1%為工學類,36.0%為理學類,16.0%為農學類,7.0%為醫學類,其他專業受訪者占3.0%。 從事科技內容相關的媒體工作者群體共回收有效問卷553份。其中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