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0地市中排名第5,人均GDP在10地市中排名第1。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這主要得益于該市勞動生產率排名較靠前(位列第3),但比較分析結果還顯示,該市知識存量和產業結構轉換能力排名均相對靠后(分別位列第8、第10)。通過進一步分析知識存量下的兩個二級指標,我們發現,該市知識存量偏低,與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較低和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較低均有關。為此,對于榆林市,通過進一步發展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等來提高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以及采取積極措施進一步激發產業轉換、互動的活力,是其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漢中: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0地市中排名第6,人均GDP在10地市中排名第7。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該市勞動生產率、知識存量和產業結構轉換能力排名相對居中(均位列第5)。通過分析勞動生產率、知識存量下的四個二級指標,我們發現,該市各項指標排名都相對居中。為此,對于漢中市,通過進一步發展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等來提高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采取積極措施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工業勞動生產率加快提升,以及采取積極措施進一步激發產業轉換、互動的活力,均是其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寶雞: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0地市中排名第7,人均GDP在10地市中排名第4。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該市知識存量在10地市中排名中等偏上(位列第4),勞動生產率排名相對居中(位列第6),但產業結構轉換能力排名中等偏下(位列第7)。通過進一步分析勞動生產率下的二級指標,我們發現,該市勞動生產率之所以僅處于居中水平,主要與農業勞動生產率比較低有關。為此,對于寶雞市,采取積極措施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加快提升,以及采取積極措施進一步激發產業轉換、互動的活力,是其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安康: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0地市中排名第8,人均GDP在10地市中排名第8。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該市知識存量和產業結構轉換能力在10地市中排名靠前(均位列第2),但勞動生產率排名靠后(位列第9)。通過進一步分析勞動生產率下的二級指標,我們發現,該市勞動生產率較低與工業勞動率、農業勞動生產率比較低均有關。為此,對于安康市,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工業勞動生產率加快提升,是其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商洛: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0地市中排名第9,人均GDP在10地市中排名第10。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該市產業結構轉換能力排名較靠前(位列第3),知識存量和勞動生產率排名中等偏下(均位列第7)。通過進一步分析知識存量和勞動生產率下的四個二級指標,我們發現,該市知識存量的偏低,主要與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較低有關;該市勞動生產率較低,主要與工業勞動生產率比較低有關。為此,對于商洛市,不斷提高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以及采取積極措施促進工業勞動生產率加快提升,是其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銅川: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0地市中排名第10,人均GDP在10地市中排名第6。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該市產業結構轉換能力在10地市中排名相對居中(位列第6),但知識存量、勞動生產率在10地市中排名均靠后(分別位列第9和第10)。通過進一步分析知識存量和勞動生產率下的四個二級指標,我們發現,該市知識存量偏低,與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較低和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較低均有關。該市勞動生產率較低,與工業勞動率、農業勞動生產率比較低均有關。為此,對于銅川市,通過進一步發展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等來提高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以及采取積極措施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工業勞動生產率加快提升,是其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