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的閉幕辭中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仍然乏力,增長動力不足,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以及全球性挑戰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對此,“我們決心創新增長方式,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的通過,顯示各國“決心從根本上尋找世界經濟持續健康增長之道,緊緊抓住創新、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新要素新業態帶來的新機遇,并制定一系列具體行動計劃”。中國的創新發展理念成為G20杭州峰會的重要議題。金融創新對經濟的創新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鑒于此,人民論壇理論研究中心梳理了近年來我國金融創新以及金融發展的情況、面臨的新問題,并提出未來我國金融創新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我國的金融市場迅速發展壯大,金融市場參與者的數量也逐年增加,直至現在已經逐步實現“全民金融”。金融市場不僅推動了我國銀行業的發展,還有利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在滿足了日常消費之后,開始追求更高層面的金融投資。一方面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刺激了人們的投資欲望,促進了金融市場的迅速壯大;另一方面,金融市場投資額的增加,也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此外,金融市場也是向政府、監管機構等部門反映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重要場所。金融市場的價格變化不僅具有傳導中央銀行政策及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還能保障這些調控政策可以及時傳達到企業、民眾等各金融市場主體。
金融創新的含義與必要性
金融市場向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并且金融市場的發展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金融市場的進步離不開一次次的金融創新。而對于“創新”的定義,最早出現在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有關經濟發展的研究中,他將創新解釋為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即將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到生產體系中從而建立一種全新的生產函數。
基于熊彼特對“創新”的定義,“金融創新”可以理解為對金融市場中影響金融發展的不同要素與條件(如監管體制、機構形式、市場結構等)進行重新組合,進而實現在保證金融市場安全性的同時降低金融成本、增加利潤。金融創新,可以加大金融市場對信息反應的靈敏度,從而快速高效地調整價格以及保證價格所反映信息的有效性;金融創新所增加的金融工具種類也滿足了投資者找到符合自己風險收益預期的投資組合的期望,進一步實現了風險分散;金融創新也可以提升金融機構的運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機構盈利性。此外,金融創新還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為企業未來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金融市場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不可忽視的聯系,而我國經濟發展的國際化走向也為金融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一帶一路”建設堅定了金融創新在我國和“一帶一路”合作國未來經濟共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一帶一路”合作國大多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相對較弱,若要建立我國和這些國家間制造業、服務業等方面的合作,就需要推動金融創新,加強我國金融實力,以此帶動對“一帶一路”國家的金融經濟支持。其次,金融創新對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意義重大。離岸市場作為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主要因素,刺激境外投資者加大其在人民幣市場的投資力度,需要依靠金融創新,創造出具有足夠吸引力的金融產品,促進境外投資者有更強的投資意愿。此外,新常態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對金融資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更高效的金融監管系統,降低在改革中可能遭遇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的幾率,如何通過金融支持降低企業的存量債務風險,優化企業資產負債結構等等,都需要依靠不斷的金融改革創新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