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全球價值鏈為代表的新貿易模式要求對國際貿易規則進行改革與完善。當前國際貿易規則體系正處于前所未有的重構期。新一輪貿易規則制定更加強調寬領域、高標準,有其復雜性和豐富內容,而圍繞規則重構的博弈在多邊、諸邊、區域等層面同時展開,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是主要的博弈力量。作為世界經濟貿易中的重要力量,中國應全方位、更積極地參與貿易規則重構,增強在全球貿易治理中的影響力。
【關鍵詞】貿易規則重構 全球價值鏈 多邊貿易體制 區域貿易協定 制度性話語權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5.23.001
作為全球經濟治理體制變革的重要內容,國際貿易規則體系正經歷著自1994年烏拉圭回合結束以來最大一輪的改革與完善。國際貿易規則重構是影響我國發展的一個重大外部因素,為我國提供了參與全球貿易治理、促進國內改革的機遇。“十三五”期間我國要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這要求我們順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趨勢,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主動提出中國主張、中國倡議和中國方案,提高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實現從規則的適應者、遵循者向制定者、引領者的角色轉換,為我國長遠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環境。
當前國際貿易規則重構的特點與趨勢
國際金融危機強化了全球經濟治理體制變革,加快了全球經貿規則重構的步伐。最近美國等12國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取得突破,開始進入各簽署國國內審批階段。美歐《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談判節奏加快。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力爭在2016年結束談判。WTO《多哈發展議程》(DDA)、《服務貿易協定》(TISA)、《環境產品協定》(EGA)、《信息技術協定》擴圍(ITA2)等貿易協定談判在加速推進。這些都向人們展現出一幅國際貿易規則重構的全圖景。透過這些重大談判,新一代國際貿易規則和標準正在醞釀和形成中。金融危機以來的國際貿易規則重構呈現出一些鮮明的特征與趨勢。
推動市場更加開放依然是貿易規則重構的基本取向。國際貿易規則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產物,是在世界各國經貿往來日益密切背景下逐漸產生和完善的。國際貿易規則對國際經貿關系具有促進、約束、緩和及調整的作用,通過制定規則來協調相互關系和利益,保障了國際經貿往來的有序進行。戰后以來,以GATT/WTO(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以市場經濟體制為基礎,進行了八輪多邊貿易談判,確立了一整套國際貿易原則與規則,推進了各國市場的開放和有序競爭,在推動世界經濟與貿易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際貿易格局的演變及國際貿易規則重構,歸根到底是由國際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各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決定的。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在過去的20多年,全球價值鏈的發展改變了世界貿易的本質。運輸及通訊成本降低使跨國公司能夠掌控全球價值鏈,通過企業內貿易和供應商之間的網絡在不同國家尋求比較優勢,推動全球貿易—投資—服務日益緊密結合。全球價值鏈的發展增加了國際商業的復雜性,使各國間的貿易投資關系更加密切和復雜,使各國貿易政策和國內政策之間的邊界變得模糊,從而產生了政策合作的需要,產生了制定新規則和新紀律的需要。
在新一輪貿易規則重構中,推動市場進一步開放、削減貿易與投資壁壘仍是規則制定與完善的基本方向和核心。無論是傳統議題還是新議題的談判,都力求實質性地消除現存的貿易與投資壁壘,提高全球市場的相互開放程度。而無論是多邊、諸邊,還是區域、雙邊層面的貿易談判,也都是在以不同方式推進全球和區域市場開放。總體來看,當前國際貿易規則重構是積極的,代表著經濟全球化更高階段上的發展要求,是以調整和變革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新挑戰,其基本目標在于降低或取消各種市場壁壘,維護一個更加自由開放的國際經貿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