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改革開放40年 > 正文

陳江生:改革開放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2)

改革開放用不斷發展的實踐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從而更加堅定理論自信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共產黨人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逐步認識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存在,認識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相結合,提出了改革開放理論。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向前發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就。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用鮮活豐富的中國實踐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完善改革開放理論。改革開放理論的不斷完善成功地指導了不斷發展的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40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從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到回答“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證明,在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前無古人的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不僅創新發展了社會主義,也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的一系列理論成果,正以強大的真理力量指引改革開放向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將引領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改革開放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從而更加堅定制度自信

“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黨的制度“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構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這些制度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符合人民意愿。

改革開放40年來,這些制度成功地保障了人民生活的極大改善,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160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8640美元,人民過上了小康生活;黨的領導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確保了人們能順暢地表達自身的訴求;確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社會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社會之一,2017年,中國每10萬人中發生命案0.81起,而號稱最強大的美國2017年的命案率為每10萬人5.4起;千百年來不斷加速的荒漠化進程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得到了根本性扭轉,2009年比1999年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5.03萬平方公里,2014年又比2009年減少了1.21萬平方公里。

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使得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得到進一步凸顯。我們成功應對了1998年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等自然災害,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等外部沖擊。顯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推動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也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制度自信。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焦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