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始終牽動人心。
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對經濟增長動能轉換,改革迎難而進的步伐更加堅定。
“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瞄準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日前在東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必須進行到底。這是關鍵一招,也是必由之路。
堅持改革才能破解難題
今年以來,一些被視為“大手筆”的改革正在破題——
9月11日,在各界的關切和期待中,自然資源部“三定”方案出爐。整合八部門相關職能,告別“九龍治水”,事關中國資源家底管護的這一方案陣容強大。
短短數月,各新組建或重新組建部門掛牌、轉隸、擬定“三定”方案等工作迅速展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大刀闊斧的節奏令海內外矚目。
今年以來,一些要啃硬骨、涉險灘的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
5月,《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出臺,直指現行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市場化分配程度不高、分配秩序不夠規范、監管體制尚不健全等問題。
今年以來,一些事關服務群眾和企業的改革不斷釋放紅利——
在廣東,不久前上線的“粵省事”小程序,目前已推出駕駛證、居住證、完稅證明等12種高頻證照應用,提供266項審批事項和便民政務服務。其中156項事項“最多跑一次”,110項事項“一次都不跑”。
醫改聚焦疫苗管理體制等問題,教改向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等方面拓展……一系列民生改革,透出暖人溫度。
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推進“照后減證”,減稅降費政策舉措密集出臺……一系列改革措施,向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繼續發力。
今年以來,盡管受到貿易保護主義影響,一些改革仍然在壓力下堅定前行——
6月28日,2018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公布,外資進入銀行、證券、電網建設、鐵路干線路網建設等一系列限制將取消。面對諸多不確定性,中國對世界的承諾依然如期兌現。
特斯拉在美國之外首個超級工廠將落戶上海臨港,寶馬增資建設電動汽車全球出口基地,橋水等知名對沖基金加速布局中國資本市場……國際資本用行動“投票”,進入越開越大的中國開放之門。
“大大提速”——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何墨池如此評價過去一年半以來中國的改革進程,“這體現在環保政策執行力度加強、消費品關稅大幅下調、地方營商環境和外資企業研發環境改善等各方面。”
著眼當前,進入深水區的改革,向前的每一步都是挑戰,改革措施落實還需要加力,還有許多關隘需要從深處攻克——
舟至中流的“放管服”改革,在放權的基礎上,下一步如何提升政府整體效能,避免“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
應對日益加劇的人口老齡化挑戰,如何解決龐大老年人群和勞動年齡人群的利益沖突,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面對“留不下的城市”與“回不了的鄉村”,為城鄉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億萬農業轉移人口,如何讓他們“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夢想照進現實?
……
“新時代,不是緩改革,必須加快推進;不是小改革,必須全面深化;不是虛改革,必須啃硬骨頭;不是假改革,必須落地有聲。”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說。
堅持改革才能釋放活力
近1000萬人——這是前8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的人數,距離完成全年1100萬人以上的就業目標還剩一成。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維持在5%左右。
在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就業影響首當其沖背景下,為什么能穩住就業?
重慶,一家名為“豬八戒網”的人才共享平臺,經過十余年發展,已匯集全球超過700萬企業用戶和超過1300萬人才服務提供商,讓超過100萬人在線就業、孵化超過15萬家企業。
“抓住我國創新創業、轉型升級的寶貴機遇,數百萬家企業通過分享經濟平臺找到人才,更多創新創業者實現人生價值。”豬八戒網創始人、CEO朱明躍說。
超過200萬人的快遞“大軍”、超過2000萬人的微商從業隊伍……生動詮釋著中國就業的活力和多彩。
機制靈活、貼近市場的2700多萬家民營企業、6500多萬戶個體工商戶,抓住“互聯網+”、分享經濟、人工智能等帶來的機遇,不僅為自身贏得發展空間,也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這是一組有說服力的數據——
過去5年,中國市場主體數量增加近80%,跨入“億戶時代”,其中私營企業數量增幅高達146%,注冊資本增長近5倍;
民間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連續5年超過60%,民營經濟解決了80%的就業,占GDP比重超過60%,撐起“半壁江山”;
在創新驅動發展中,民營企業完成了我國65%的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一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走上國際舞臺,成為耀眼的中國名片……
從現實觀察,民營經濟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更加活躍;從未來著眼,民營經濟面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離場”,而是如何進一步健康發展。
不可否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遇到一些困難——
內外環境變化、產業轉型升級,疊加土地勞動力成本上升、環保要求升級、債務壓力陡增、融資支持偏弱……一部分企業經營遇困,一些企業面臨生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