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的特點表現為六個同步
我認為,今年中國經濟發展有幾個特點需要關注,表現為六個同步。
第一,中國經濟增長與全球經濟復蘇同步。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也在改變,這符合我們的預測。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為3.5%,2016年是3.4%。
第二,中國宏觀經濟層面和微觀經濟層面的政策調整、結構調整同步。這個同步在兩個層面都取得了較大成效,宏觀經濟政策保障了經濟持續發展,微觀經濟不斷進行優化調整。
第三,供給側結構性的調整和需求側結構性的變化同步,同時出現了互動。
第四,中國新舊動能轉換同步,中國經濟復蘇與新舊動能轉換同步。
第五,經濟增長與CPI的穩定同步。CPI一直穩定在2%以下,PPI已經走出負增長,但是沒有發生通脹。只是鋼鐵價格增速高一點,但是總體價格是穩定的,中國經濟實現了在價格穩定中的復蘇。
第六,需要關注的是,現在的經濟走勢和人民幣從一度“走弱”轉向“走強”。今年M2增速的計劃目標是12%,實際上半年是8.9%,比2016年實際增速還要低,說明貨幣政策上的重要調整已經收到了預期效果,恢復到常態,而同時經濟在這樣的條件下實現了復蘇。
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五個建議
第一,抓緊進行新舊動能轉換中的制度設計,深入研究提供智力與政策支撐。一些新舊動能轉化方面的重大問題,包括互聯網革命與傳統業態變革、下一代貿易方式——E國際貿易、網約車政策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問題。
第二,高度關注拉長中國制造業周期。盡管我們經濟發展周期已經比較長,制造業得到長足發展,產值占到世界制造業產能的25%,但是制造業對于中國來說還是強國之基,不能像美國、日本或者歐盟那樣產業空心化以后再重新振興制造業。美國到現在還沒有真正實現制造業振興。對于我們國家來講,如果制造業空心化,想要振興會難上加難,會給我們帶來致命的問題。因此建議最好把制造業龍頭產業留在國內,在我們沿邊布局形成對周圍國家產生拉動作用的新產業鏈。例如,云南省西部的瑞麗市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起點,北汽集團在那里設了汽車制造廠,很快圍繞北汽制造廠在緬甸形成了2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這就是以我為主形成的新產業鏈布局,既帶動了周邊國家發展,又拉長了我們的制造業周期,應該做好產業整體布局。
第三,要注重解決結構性矛盾。特別是解決在制度設計上的短缺、不合理之處,以及在制度設計上用舊思維、舊管理方式衡量新經濟、使新動能受到遏制的問題。
第四,加大政府改革力度。在包容審慎監管基礎上應加上“簡約有效監管”。管理的簡約、有效、快捷、便利也很重要。我們到地方調查商事制度改革時,發現地方創造了很多經驗,例如河南省,甚至實現了35證合一。有些前置審批取消了,但后置審批還有很多,對此也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
第五,注重三大資源——人力資源、數據資源、戰略資源的培育。數據資源并未引起各有關方面的足夠重視,對此需要加緊研究。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戰略資源將產生出價值無限的富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