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治理要聞> 正文

對長三角26個城市綜合創新能力的測評排名(2)

城市創新投入力狀況

創新投入強度是衡量一個地區科技創新競爭力的核心指標,科技投入引發的科技創新是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從26個城市創新投入力得分可看出,創新投入與地區生產總值排名總體上保持一致,創新投入最多的前六位同樣也是長三角地區GDP排名最高的六個城市,分別為上海(90.81)、蘇州(87.97)、杭州(81.58)、無錫(79.36)、南京(79.06)、寧波(78.73)。由此可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創新投入呈現正相關關系,地區生產總值高的城市擁有更多可投入的資本,科技從業人員工資水平也會相對較高,同時,GDP較高的城市更能吸引創新人才,人才投入數量也會相應較多。為了更直觀地分析城市經濟增長與創新投入力之間的關系,我們將城市GDP與其創新投入之間的排名進行比較(見圖3),從而將城市分為兩類,第一類為GDP與創新投入力排名基本一致的城市,第二類為創新投入力排名與GDP排名差距較大的城市。

圖像 9

圖像 10

第一類城市的代表為上海、蘇州、杭州等城市,這些城市GDP與創新投入力排名基本一致,兩者排名均位于前列,同時,這類城市綜合創新能力在長三角區域也處于領先地位。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近年來上海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對全球高端創新資源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正逐漸成為創新資本、人才、機構、設施等要素集聚的沃土。2015年以來,上海先后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若干配套政策》《關于本市加強財政科技投入聯動與統籌管理實施方案》等政策,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保障。

為了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蘇州財政科技投入逐年提高,做到“真金白銀大投入”,同時組建成立創新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帶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科技創新。為了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發展環境和制度優勢,蘇州創新推出“人才新政40條”,加快“政策紅利”向“改革紅利”轉變,科技創新人才投入逐步增加。

近年來,杭州科技創新投入穩步增長,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科學技術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均為全省最高水平,同時,工業企業創新投入持續增加,企業家創新意識較強,杭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R&D經費投入以及人才投入都位于浙江省前列。《杭州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中對于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做出了明確規劃,為杭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創新創業新天堂”品牌,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類城市中又分為城市創新投入力排名高于GDP排名的城市以及城市創新投入力排名落后于GDP排名的城市。第一種情況代表為蕪湖(創新投入能力排名領先GDP排名11名)、銅陵(創新投入能力排名領先GDP排名9名),這些城市創新投入力排名高于GDP排名,足見政府和社會對創新發展的重視。近年來,蕪湖、銅陵等安徽城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政府加大財政支出中科學技術支出的比重,這兩個城市該指標得分在長三角區域為最高水平,創新投入的增長使這些城市擁有了創新發展的后發優勢。第二種情況代表為鹽城、揚州、泰州等,這些城市創新投入力排名落后于GDP排名。高創新投入強度是保證創新高產出、促進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的必要條件,這類城市本身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應當積極引導企業和社會增加研發投入,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城市創新產出力狀況

通過對26個城市創新產出力進行排名,可以看出蘇州(88.68)、上海(88.05)得分遙遙領先,杭州(81.07)位列第三名。其他在平均線(71.96)以上的城市為南京(80.17)、無錫(78.97)、寧波(76.78)、鎮江(75.41)、常州(74.89)、蕪湖(73.09)、南通(72.82)、合肥(72.61)。

圖像 11

蘇州的創新產出力領先長三角其他城市。在科技成果方面,蘇州每萬人擁有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居江蘇全省前列;在產業化成果方面,蘇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位于長三角地區榜首,工業企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強大;在地區經濟產出方面,蘇州科技創新帶來的全社會生產率提升效應非常顯著,該指標得分處于長三角區域的前三位。改革開放以來,蘇州能夠走在江蘇省乃至全國發展的前列,關鍵就是靠創新。首先,蘇州的創新戰略布局早,從制度創新推動鄉鎮企業發展,到依托開放實現跟進創新,再到現在以全面自主創新引領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蘇州永遠走在創新的路上;其次,蘇州的自主創新基礎好,蘇州是全國開發區最為密集、功能最全、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開發區在創新集聚培育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為蘇州提高創新能力帶來了得天獨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基礎;最后,蘇州創新效率高,不管從科技成果、產業化成果,還是對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來看,其創新產出和效率均在全省范圍內獨占鰲頭。當前,蘇州要引領全國創新格局,打造全國創新高地,必須跳出江蘇,甚至跳出長三角,對標全國科技創新能力領先的北京、深圳等城市,強化創新短板,加快提升創新濃度和密度,營造更好的創新生態,圍繞集聚整合全球創新資源要素來謀劃和開展各項工作。

上海的創新產出力排名第二。上海一直致力于科技成果轉化,2017年5年出臺《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17-2020)》,提出要增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體內生動力、建立開放共享的科技成果信息庫、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以及優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生態體系,打造國家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國際國內科技服務機構和人才的匯聚中心和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技術交易中心。《上海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提出要進一步深化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大力吸引知名科技組織和企業來滬設立分支機構、區域總部,鼓勵在滬外資研發中心升級成為參與其母公司核心技術研發的大區域研發中心和開放式創新平臺,支持外資企業承接上海市政府科研項目。

杭州的創新產出力排名第三。近年來杭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創新載體和平臺建設,不斷優化完善政策服務體系,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創新能力。2017年9月,杭州知識產權法庭正式掛牌成立,為浙江經濟創新發展提供又一司法保障。此外,《杭州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建立激勵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創新完善財政、金融、人才等政策法規,形成協同配套的創新政策體系,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通道,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城市創新持續力狀況

創新持續力代表城市創新對于地區經濟增長的長期貢獻能力,伴隨著城市創新能力的提高,城市整體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升。26個城市在這一指標上的平均值為78.09,半數城市分數超過80,江蘇省內城市分別為南京(86.26)、南通(83.55)、泰州(82.99)、揚州(81.38)、鎮江(81.18)、常州(81.05)、鹽城(80.10),安徽省內城市分別為蕪湖(92.70)、宣城(85.47)、合肥(85.08)、滁州(80.63),浙江省僅杭州(82.54)一個城市高于均值。創新戰略對這些城市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轉型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使城市迸發出新的活力。

圖像 12

近年來,安徽及江蘇多座城市積極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后發優勢,推動自主創新能力的跨越式發展,其中創新戰略引領城市可持續競爭力快速提升的典型城市為蕪湖。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蕪湖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首先,蕪湖不斷強化創新驅動頂層設計,深入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創新管理機制和政策支持體系;其次,蕪湖著力吸引各類創新要素的聚集,先后出臺人才政策及其7個配套政策,吸引集聚了數千名高端人才,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城市創新提供強勁的科技支撐;最后,蕪湖創新投入持續增長,政府財政和全社會創新投入總規模增長迅速,遠超安徽省平均水平。

南京、杭州的創新持續力則分別引領江蘇省和浙江省。近年來,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以“五型經濟”新定位規劃引領南京未來經濟的發展,并將創新型經濟列入“五型經濟”的首位,在新常態下著力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兩個方面同步發力,推動全市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能力全面提升。杭州在促進產業提質增效上更進一步,著力推進創新發展、深化供給側改革,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引轉化為現實行動。目前,杭州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已超過發達國家的標準線,產業結構優化實現歷史性跨越,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也已成為杭州經濟新的戰略支點。

【執筆:人民智庫研究員 焦 歡(見習) 陳 琳】

責編:董惠敏 / 李 懿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張盈盈
標簽: 長三角   能力   城市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