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環保 > 正文

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

原標題:加快構建四大體系 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這是繼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后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又一次深刻論述,是對綠色發展觀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必將使我國經濟社會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要充分認識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

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必須加快構建以下四大體系。

加快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體系

國土空間是寶貴資源,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家園。我國地域遼闊,但各地區的自然條件、開發程度、人口密集度等各不相同,資源承載力和生態環境容量不同,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和目標也不相同,因此必須根據各地區人口、經濟、資源和環境的狀況和要求,科學適度有序地布局國土空間的開發格局。2010年12月,國務院頒布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提出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這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的戰略性、基礎性和約束性規劃。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定不移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要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加快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

產業體系是物質文明發展程度的集中反映,也是人與自然關系狀況的集中體現。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在人與自然關系方面人類經過了漫長探索過程。展望未來,以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為特征的產業體系,是全人類的共同選擇。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探索實踐,引領著當今世界產業體系的發展方向。在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將毫不動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習近平總書記對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提出過許多具體要求,為產業體系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必須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加快發展綠色產業,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優勢,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加快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為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提供動力支撐;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換代,大幅度改善現有結構狀況。生活方式綠色化是生產方式綠色化的動力和歸宿,必須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從根本上引導生產方式綠色化;加快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力戒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

加快構建約束和激勵并舉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約束和激勵并舉。無論是加大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加快推進生態保護修復,還是全面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都要靠制度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才能實現與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復強調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涵蓋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要正確處理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把提出的行動計劃扎扎實實落實到行動上,實現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強化綜合治理措施,落實目標責任,推進清潔生產,擴大綠色植被,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我們要不失時機繼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和制度改革,不斷完善和形成約束和激勵并舉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加快構建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

首先,政府形成綠色領導方式。領導者要順應綠色經濟時代,從綠色發展理念出發,形成綠色領導思維,大力加強綠色發展能力建設,把綠色發展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事業之中。其次,企業形成綠色發展方式。企業必須樹立“節約資源就是最佳效益、保護環境就是最好發展”的新理念,在生態保護中擔當主體責任,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走出一條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和諧統一的綠色發展之路。要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再次,公眾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綠色生活方式包括生活理念綠色化、消費行為綠色化。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要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榮、以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為恥,養成自然、環保、節儉、健康的方式生活。應當堅持從我做起,影響并帶動身邊更多的人樹立綠色理念,踐行綠色實踐,推動全社會逐步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

作者:張廷銀(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室)

[責任編輯:銀冰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