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轉變政府職能
今年5月的一天,上午9時40分,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域外高橋服務中心大廳已是人來人往。前來辦理股東變更業務的徐女士說道,“這里辦事很快,可能就20秒,效率很高。”上海大一學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股東魯建國也說,他辦理的這筆業務,以前得在不同部門、不同窗口之間,來回奔波兩三天,如今節省了好多時間。
好評云集的背后,是中國自貿試驗區簡政放權,積極轉變政府職能,以建立與擴大開發開放相適應的行政體制及監管體制,不斷優化服務、再造流程的革新過程。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證照分離”政策已經落地。作為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注冊的首家外商獨資職業培訓機構——普華永道商務技能培訓(上海)有限公司從注冊登記、籌建到正式開業歷時僅3個月,成為了“證照分離”政策在浦東新區先行先試的第一個案例。
據了解,去年10月8日,普華永道商務技能培訓(上海)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冊登記后,10月10日,向區人保局申請籌建,在簽署告知承諾書后獲批準籌建,今年1月4日,經區人保局批準正式開業。“3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整個開業過程,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戰略主管合伙人楊偉志說。
與此同時,天津自貿試驗區也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全力推動投資貿易便利化改革,著力打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改革開放紅利逐步顯現。截至今年4月,天津全市31個單位牽頭承擔的《總體方案》90項改革任務完成80項,占總量的89%;兩批175項自主制度創新舉措中有168項落地實施,占總量的96%。天津自貿試驗區設立以來至2016年底,新登記市場主體2.78萬家,注冊資本9619億元人民幣,新增市場主體數超過設立前歷年總和。
此外,天津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建立了集中統一的行政審批機構,承接了239項市級審批和服務事項,建立了綜合受理單一窗口,審批效率大幅提高。實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和簡易注銷登記制度,降低了企業設立和退出成本。率先實施“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將涉稅事項納入聯合審批,將負面清單以外的外資企業備案與企業設立合并受理,實現了企業設立“一照一碼一章一票一備案”一天辦結,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成果。
在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兩年來,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初步確立“簡單政府”管理模式,大幅精簡下放審批權限——辦事不出區。253項省級行政許可事項下放到三個片區實施,取消64項前置審批。投資項目從選址到竣工驗收涉及的147項審批事項精簡合并為26項,簡化率達82.3%。
注重差異化創新
早在2013年,中國的自貿試驗區還是上海一枝獨秀。2015年,廣東、福建、天津作為第二批自貿試驗區掛牌,形成“1+3”的自貿試驗區格局。現今加上第三批7個自貿試驗區,中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1+3+7”的新格局。而在具體實踐中,各自貿試驗區在定位上各具特色、各有側重,尋求差異化發展。
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在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投資貿易制度體系、深化金融開放創新、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過去3年多中,已經有100多個成果復制推廣,進一步彰顯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
2015年4月,廣東、福建、天津3個自貿試驗區同步掛牌。借鑒上海經驗,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廣東自貿試驗區將努力建設成為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和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天津自貿試驗區努力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貿易園區;福建自貿試驗區則立足于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以及建設海上絲綢之路。
2017年4月,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7地自貿試驗區迎來統一掛牌。“在整體方案設計里面,我們都考慮到差異化,在試點內容上進行立體化探索。”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舉例說,遼寧重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浙江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要通過建設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國際油品的儲運基地,來推動對外貿易發展;河南要打造國際交通物流通道,來降低運輸費用;湖北重點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和促進中部地區與長江經濟帶戰略對接和有關產業升級;重慶將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四川要推動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發戰略,結合創新要素;陜西創新現代農業交流合作機制,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
“這些不同的自貿試驗區試點各具特色,為的也是在全國能夠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在全國來推廣。”王受文說。
關于今年新設的自貿試驗區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王受文指出,原來,國內的改革開放主要是從沿海地區開始,現在國家出臺了一些新戰略,比如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為了滿足這些戰略實施的需要,所以選擇了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這一考慮就是要服務西部開發、東北興起、中部崛起、東部率先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促進內地與港澳經濟的深度發展,深化兩岸的經濟合作。
專家分析認為,“1+3+7”的自貿試驗區試點新格局形成后,橫貫中國版圖的東西南北中,標志著以擴大開放引領的中國自貿試驗區改革進入“雁行陣”模式,將沖刺國際高標準自由貿易體系。
世界自由貿易區協會主席格萊姆·馬瑟表示,他注意到近年來中國自貿試驗區吸引的外資呈現井噴態勢,這表明全球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的機會。而投資者看好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的自貿試驗區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有的關注金融服務,有的關注國際海運服務,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定位和側重點不盡相同。這種方法能避免不同的自貿試驗區同質化競爭,使得不同區域錯位發展。這也使得本區域的優勢投資領域更突出,讓外國投資者更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