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中國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與新科技革命(8)

眾所周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出現了一股“去工業化”的浪潮,其主要特點是:(1)在發達國家,勞動力迅速從第一、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汽車、鋼鐵、消費類電子等以往具有優勢的制造業不斷弱化,制造業占本國GDP的比重持續降低,服務業越來越占主導地位;31(2)為了利用發展中國家相對低廉的勞動力和資源成本,發達國家的大批制造企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生產據點,促進了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制造業快速崛起;(3)由于向國外轉移生產據點,發達國家向國外進行直接投資的制造企業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強了產品競爭力,又擴大了市場,增加了利潤,但在國家層次上出現了制造業“空洞化”,失業率上升、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

自2010年以來,隨著機器人等自動化生產技術的發展,加上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平均工資水平的上升,對于發達國家的制造企業來說,出現了馬克思所說的“機器的價值和它所代替的勞動力的價值之間存在差額(使用自動化機器比使用人工更廉價)”的情況,即使是在人工費較高的發達國家,也能以較少的人員實現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生產,從而導致發展中國家的廉價的或現在已經不廉價的勞動力對發達國家的制造企業不再具有吸引力,越來越多的向國外進行直接投資的發達國家制造企業開始“打道回府”,推動發達國家在國家層次上開展以重振制造業為核心內容的“再工業化”,特別是在興起“頁巖氣革命”的美國,利用頁巖氣建設大規模無公害的發電廠,使廉價的電力成為促進制造企業回歸的又一重要吸引力。32當然,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戰略既不是重復當年的“工業化”,也不只是吸引本國制造業從國外回歸,而是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奪取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制高點,拉大美日歐等技術先進國家的制造業與中國等新興工業國家的制造業之間的差距。

當發達國家紛紛推進“再工業化”的時候,仍處在工業化途中的中國卻在近年來經濟增長放緩的過程中出現了“去工業化”的傾向。所謂“去工業化”是指一個國家業已形成的制造業優勢逐漸趨于萎縮和衰落,表現為制造業產值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迅速下降,同時服務業所占比重顯著升高。從2012年至2015年,我國服務業的繁榮雖然對保持失業率在可控范圍做出了重要貢獻,卻將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工從生產率水平較高的制造業轉移到生產率水平較低的服務業(目前我國整體服務業生產率水平只有工業的80%)33,從而導致整個產業的生產率水平的下降。更成問題的是,隨著制造業農民工人數的大幅度減少,投資增速的回落,加上一部分發達國家將設在中國的生產據點撤回本國,很可能加大我國制造業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差距,形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使美國得以利用其高科技優勢作為維護其世界霸權與遏制我國崛起的有力手段,這是我們必須加以高度關注的動向。

注釋

①習近平致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賀詞全文,http://news.xinhuanet.com/live/2014-11/19/c_127228771.htm。

②《多重推力助中國機器人工業進入加快》,http://www.robotsbase.com/AppPortal/market/robots/news/detail/html。

③作為參考,2010年汽車裝配過程的機器人化比例為7%。

④比如,由專門操作員以傳統方法“教會”機器人如何整理凌亂的散裝零件,至少需要一兩年時間,但一旦教會后,機器人就能不休不眠24小時連續干活,也“不在乎”零件有多重,還可削減旨在防止人為失誤的檢查工序。

上一頁 1... 5678910下一頁
[責任編輯:楊昀赟]
標簽: 中國   產業發展   機器人   革命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