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產生的誤差及后續可開展的研究說明
數據可得性帶來的限制。首先,本次測評應用的數據,多來自2015年統計年鑒中的數據,所以本次測評結果反映的是2014年末的情況,近兩年來,我國各地區經濟結構等發生了深刻變動和調整,所以各地經濟轉型能力很可能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其次,在六個二級指標的指標數據選取方面,主要以數據的可獲取性為導向,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指標數據對于指標的準確反映水平,因此測評得到的結果與各地市的實際情況存在略微偏差在所難免。
測評結果可能和人們對浙江省11地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直觀印象存在一定的偏差,其中不乏一些經濟水平和經濟發展速度相對靠前的地市,在測評結果中排名相對靠后。我們認為,這主要是由各地市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所造成的。不同的地市處于經濟發展的經濟轉型實現期、經濟轉型深化期、經濟增長提速期這三個階段,經濟發展的結果是地市經濟轉型能力隨著地市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均生產總值的不斷提高,而呈現出逐步上升的過程,但這種相關性并不具有絕對性,一些地市的經濟轉型能力很有可能經歷一個先下降、再上升的過程。因此對于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地市,在經濟轉型能力方面相互之間并不完全具有絕對的可比性。當然,這也有待于更為完善的時間序列數據來擬合和證實。
更為深入的實地調研有助于對測評結果進行補充和修正。除了數據的可得性會給指標體系的構建和指標數據的選擇帶來限制之外,現實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浙江省各地市,有其自身不同的發展特色、發展重點和難點,因此評價地市經濟轉型能力的指標體系應盡量避免千篇一律,同時提升經濟轉型能力的路徑也應當多元多樣。在本次測評的基礎上,若能就相關問題在浙江省11地市廣泛開展實地調研,不僅有利于準確把握浙江11地市所處的實際發展階段,而且有助于根據各地市的發展重點等,設計出符合不同地市實際情況的指標權重,進而對測評的結果進行修正和補充。
如若可以獲取更為詳實的浙江省地市經濟社會發展數據,將能夠在構建經濟轉型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各地市實際的經濟轉型的具體路徑,并且從實證的層面更深一步地探索究竟還有哪些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因素,會促進或限制浙江省11地市經濟轉型能力的提升。
【執筆:人民智庫研究員 賈曉芬(見習),統稿:人民智庫研究員 趙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