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以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都提出,在有條件的地方要推進就地就近城鎮化。實踐表明,就近就地城鎮化,關鍵要做好產村產鎮融合,要用產業支撐城鎮化,實現產、城、人、文、景多位一體的發展。然而要實現這樣的發展,又需要一系列條件,采取可行的措施。在四川省第二輪產村相融、成片推進新農村示范區過程中,白坪-飛龍是一個突出的案例。當地政府、企業、農戶及社會組織在具體推進過程中,通過一組創新,包括產權制度創新、適度規模經營創新、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資金籌措方式創新、區域工作機制創新等等,破解了難題,贏得了發展空間。
一套做法
白坪-飛龍新農村示范區位于武勝縣東北部,轄白坪鄉、飛龍鎮、三溪鎮3個鄉鎮29個行政村,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現有人口6.3萬。白坪-飛龍新農村示范區是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國家4A級旅游景區,曾榮獲中歐綠色和智慧城市技術創新獎。示范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的不到8000元提升到2015年的16060元,同比增長20%,高于全縣平均水平39.8%。白坪-飛龍示范區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抓住了四川省第二輪產村相融、成片推進新農村示范區建設的契機,堅持六個統籌,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推進就近就地城鎮化。具體而言,六個統籌是指:
一是統籌規劃編制。堅持多規合一,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和城鄉統籌的要求,編制《白坪-飛龍新農村示范區建設總體規劃》及有關土地利用、鎮村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等專項規劃30余項,形成了“三園一基地”(標準甜橙園、標準蔬菜園、標準花木園和優質糧油基地)的產業布局和“一城一鎮多新村”(白坪-飛龍旅游新城、三溪商貿新鎮、7個新農村綜合體和41個新村聚居點)的村鎮體系。
二是統籌村鎮建設。注重文化傳承和生態保護、把鎮村建設與休閑旅游、鄉村旅游有機結合起來。主要體現在建立了10個符合當地特色和文化的旅游新村、4個新農村綜合體、3個特色文化旅游大院,改造和保護院落313個。
三是統籌產業發展。堅持“三產互動、農旅結合”的理念,引進四川安擰寶、四川昊農等產業主體136個,培育菜根循環農業專業合作社、宏遠農業專業合作社等專業合作組織69個,規模發展甜橙園3萬畝、標準蔬菜園15萬畝、標準花木園5000畝,以及“千斤糧萬元錢”糧經復合產業基地2萬畝,新發展規模養殖場22個、農產品加工中心2個、特色農家樂22家、鄉村客棧36家。
四是統籌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了旅游大道和環線公路,實施河東供水工程,并開展潔凈水行動,成功構建了布局合理的田網、路網、渠網、電網等基礎設施體系。
五是統籌完善公共服務。統籌建設、科學布局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學校、醫院、警務室、文化廣場等公共實施,建立城鄉一體的教育、醫療、就業、保險等公共服務體系。
六是統籌加強社會管理。推行網絡化管理,開展“1+N”干部聯系群眾工作,建設和諧文化大院,推進鄉鎮民主法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