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經濟社會公平度在11個地市中位列第3。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這主要得益于其具有較高的機會公平度和底線公平度(在11個地市中分別位列第1和第3)。“十二五”期間,南昌市每年從教育附加費、地方教育費附加、土地純收益以及財政專項資金中多方安排,不斷推進義務教育學?;A設施和配套建設,同時不斷加強資金管理,強化財政資金落實。在著力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改擴建的同時,該市還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大市縣兩級政府投入,以加快農村民生工程建設為突破口,夯實縣區農村中小學的辦學基礎,提高農村中小學的硬件設施水平,縮小辦學條件城鄉差異。此外,南昌市嚴格執行均衡生計劃,加快推進小學直升初中貫通入學模式,實施優質民校義務教育資源補充計劃。而為了推動義務教育學校發展,進一步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南昌市還制定了《南昌市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項目管理辦法》,以加大市、區(含開發區、新區)兩級政府投入,并以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建設為抓手,推動學校網點隨城市發展同步規劃和建設,進一步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化解城區義務教育大班額問題,提升辦學水平,繼而推進了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然而,本次測評顯示,南昌市的分配公平度在11個地市中排名靠后(位列第10)。通過進一步分析分配公平度下的三個二級指標,我們發現,這更多是由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偏低、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占公共財
政支出比重偏低兩個方面造成的。為此,對于南昌市,采取積極的就業措施來提高勞動報酬在各要素所獲報酬中的比重,以及提高社會民生方面的公共財政支出水平,是其今后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兩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