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障的有序發展觀
“安全保障的有序發展觀”是習近平2014年4月在召開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提出的新論斷,指出:要“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富國才能強兵,強兵才能衛國”。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進一步豐富了“安全保障的有序發展觀”,將其作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大主張之一,指出:“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網絡空間的互通共享必須要有網絡安全來加以保障,才能形成有序發展的形態格局。只有通過保障網絡安全,才能促進有序發展。
在安全保障的有序發展中,必須將網絡發展與促進互聯互通緊密結合起來。網絡的本質在于互聯,信息的價值在于互通。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旨演講中提出了“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的政策主張,要求在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鋪就信息暢通之路,不斷縮小不同國家之間、地區之間、人群之間的信息鴻溝,讓信息資源充分涌流。習近平對安全與發展矛盾的困惑進行了富有洞見的研判解析,對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一種胸懷廣闊和高瞻遠矚的智慧引領。
安全保障的有序發展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交叉融合、群體躍進、變革突破的新態勢,并與網絡治理范式的轉型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國網絡治理的安全有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習近平關于獨立自主方針的論述,無疑是中國網絡治理安全、有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尊重互信的網絡主權觀
“尊重互信的網絡主權觀”是習近平2014年7月在巴西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時,在巴西國會發表演講中提出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新原則,指出:“當今世界,互聯網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認真應對。雖然互聯網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個國家在信息領域的主權權益都不應受到侵犯,互聯網技術再發展也不能侵犯他國的信息主權。”同時,習近平首次提出了構建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的新倡儀,指出:“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以上新原則和新倡儀中所使用的7個詞匯(14字)成為構建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的整體權威用詞,即“和平、安全、開放、合作、多邊、民主、透明”。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將“尊重網絡主權”列于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四項原則之首,指出:“《聯合國憲章》確立的產權平等原則是當代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覆蓋國與國交往各個領域,其原則和精神也應該適用于網絡空間。”習近平列舉了網絡主權所應當尊重的四個方面,即“應該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網絡發展道路、網絡管理模式、互聯網公共政策和平等參與國際網絡空間治理的權利”。習近平還列舉了不尊重網絡主權的三種行為,包括網絡霸權、干涉他國內政、從事和縱容或支持危害他國國家安全的網絡活動等。
尊重網絡主權的基礎和前提是增進互信。習近平2015年9月訪美前夕,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書面采訪時指出:“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在訪美期間的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的演講中,習近平生動地闡述了正確判斷彼此戰略意圖的互信思想,指出,中美兩國“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鄰盜斧,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觀察對方”。
“尊重互信的網絡主權觀”是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重要原則,也是互聯網治理體系的新思想和新觀點,對于推動全球網絡空間共享共治的健康發展、建立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國際關系均具有重要意義。
民主平等的全球治理觀
“民主平等的全球治理觀”是習近平基于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發展趨勢、推動全球治理體制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為我國發展和世界和平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而提出的構建網絡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主張。誠如2014年5月發表的亞信上海宣言所指出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安全的涵義已演變為一個綜合概念,安全的跨國性、綜合性和聯動性日益突出。”數據驅動的全球經濟更是將國家和地區間的網絡安全威脅提升至空前的程度;而全球的網絡安全治理存在著不民主、不平等、不公平正義的現象,“民主平等的全球治理觀”應運而生。
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提出了“民主平等的全球治理觀”,指出:“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應該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來辦。壟斷國際事務的想法是落后于時代的,壟斷國際事務的行動也肯定是不能成功的。”“在國際社會中,法律應該是共同的準繩,沒有只適用他人、不適用自己的法律,也沒有只適用自己、不適用他人的法律。適用法律不能有雙重標準。”在巴西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時,習近平在巴西國會發表演講中進一步提出了“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的重要思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將“公平正義”融入了“民主平等的全球治理觀”,將“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作為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之一,并提出了國際網絡空間民主平等治理中應由六個主體參與的新主張,指出:“應該堅持多邊參與、多方參與,由大家商量著辦,發揮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個主體作用,不搞單邊主義,不搞一方主導或由幾方湊在一起說了算。各國應該加強溝通交流,完善網絡空間對話協商機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聯網治理規則,使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
習近平“民主平等的全球治理觀”的系列論述,闡明了中國對全球網絡治理的原則立場和積極姿態,反映了一個大國努力完善全球網絡治理的自覺擔當,體現了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和國際法治精神,體現了推動變革全球網絡治理體系中不公正不合理安排的政策主張,體現了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為我國發展和世界和平創造更加有利條件的創新思想和戰略謀劃。
2015年11月,習近平在對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的說明中曾引用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于《張子正蒙注》中所述:“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互聯網治理之于當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全球互聯網體制變革而言,正是“理者”,互聯網的發展呼喚網絡治理“固然”的創新理念和治理新范式,習近平的“網絡觀”正是體現了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背景下,網絡治理新思想、新原則、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新主張的“事之所以然也”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本質。
(本文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