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貢山縣獨龍江鄉的調查,課題組發現扶持人口較少民族政策在當地的實施效果是比較不錯的。但是,獨龍江鄉的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如獨龍族群眾的經濟收入水平太低、特色產業的開發力度不夠等。筆者建議,當地政府要大力扶持獨龍族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并加快推進當地的城鎮化進程。
【關鍵詞】人口較少民族 特色產業 城鎮化
【中圖分類號】D633 【文獻標識碼】A
獨龍江鄉概況
我國的人口較少民族是指人口總數在30萬以下的28個少數民族,這些民族大多居住在邊遠地區,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國務院先后審議通過了《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5~2010年)》、《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11~2015年)》,提出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地區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偟膩砜?,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地區的貧困問題和民生問題比我國其他地區更嚴重。
獨龍族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其總人口只有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獨龍江鄉地處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地帶,西與緬甸接壤,北與西藏藏族自治區毗鄰,轄區面積1997平方公里。境內兩山夾一江,即東有高黎貢山,西有擔當力卡山,獨龍江縱貫兩山之間,最高海拔4969米,最低海拔1200米,落差非常大。獨龍江鄉的年降水量在2932~4000毫米之間,為全國之最,森林覆蓋率高達93%,動植物保存完好。獨龍江鄉山高水深,溝壑縱橫,形成封閉式的地理環境,加上降雨非常多,導致當地自然災害頻發,嚴重影響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
獨龍江鄉是我國獨龍族唯一的聚居地,全鄉下轄馬庫、巴坡、獻九當、迪政當、龍元和孔當一共6個村委會,41個村民小組。截至2012年底,全鄉共有1232戶人家,總人口4350人,獨龍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人口密度僅為2.18人/平方公里。全鄉有耕地面積2539畝,人均僅0.62畝。
獨龍江幫扶工作的實施現狀及效果
2010年1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了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工作,計劃從2010年開始,共投入8.6 億元,分年度實施安居溫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發展、素質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六項工程建設,推進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工作,通過3~5年的努力,基本解決獨龍族群眾的溫飽問題,實現獨龍江鄉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此后,貢山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具體幫扶工作的組織、協調、實施和驗收。截止到2013年12月,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三年行動計劃”六大工程建設完成情況?;A設施工程方面,除了獨龍江公路隧道、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和獨龍牛養殖項目以外,其余工程已經全面建設完工。在建的獨龍江公路隧道累計掘進6644米,占全長6680米的99.46%;產業發展工程方面,5個旅游特色村建設中的普卡旺和迪政當2個村全面建設完成,龍元和欽蘭當2個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即將建設完成,巴坡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于2014年4月開工建設;獨龍牛養殖完成投放371頭。
《2013~2014年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實施方案》推進情況。截止到2013年12月底,后兩年幫扶資金到位8195.98萬元,其中安居溫飽附屬工程830萬元,基礎設施配套工程3865萬元,特色小鎮改造工程3240萬元,社會事業完善工程110萬元,產業發展鞏固工程50萬元,素質提高提升強化工程100.98萬元。工程推進情況為:
安居溫飽附屬工程方面,規劃建設1000戶農戶廚房(伙房),縣級自籌完成投資530萬元,建設完成了木蘭當、孔當、龍元和獨務當4個安置點136戶的農戶廚房(伙房),迪政當、獻九當、巴坡、王美、肯迪和孔嘎4個項目點286戶的農戶廚房(伙房)已經開工建設,并完成工程量的60%以上。
基礎設施配套工程方面,馬庫至欽蘭當公路完成擋墻、挖方、涵洞的建設工作;6項水利工程,完成白來山洪溝治理工程1項,龍元山洪溝治理工程在建,其余4項計劃在2014年4月開工;電力項目,麻必當電站改建工程已經完成了基礎開挖、場地平整和引水渠開挖工程。5個行政村通村程控通信光纜工程正在施工。
獨龍特色小集鎮改造工程方面,完成環境治理1800平方米,種植綠化樹20500株,小集鎮范圍集中種植6000多株各類植物。建筑風貌外觀改造工程完成19幢,占總建筑外觀改造幢數的47.5%,民族廣場完成石板鋪設,紀念碑及周圍雜草樹木完成清理,紋面女中心廣場完成砂石土換填及碾壓,“獨龍江”崖刻藝術完成基礎座澆灌,鋼結構部分已經焊接。
社會事業完善工程方面,獨龍族博物館文物征集和布展資金已落實110萬元,正在開展布展方案設計。交警獨龍江中隊業務用房完成三樓屋頂澆筑。
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工作所取得的實際效果??偟膩砜?,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工作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一是初步實現了安居住房的新跨越。91%的獨龍族群眾入住了新居,并第一次實現了人畜分居,有了水電設施齊全的安居房。二是初步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的新跨越。首次實現村村通柏油路、有了縱貫南北的電網和通訊網絡、有了金融服務網點。三是初步實現產業發展的新跨越。獨龍江鄉第一次有了設施齊全的旅游接待村,并從當地的旅游收入中分到紅利;首次產出大棚蔬菜。四是初步實現民生事業的新跨越。教育設施全面改善,培養出第一個碩士研究生,獨龍江鄉歷史上有了首個敬老院。五是初步實現獨龍族群眾思想觀念的新跨越。培訓了獨龍江鄉歷史上首批鄉土旅游人才、農業科技人才、建筑施工人才和車輛駕駛員,獨龍族群眾就業渠道和致富門路多樣化,商品經濟意識正在不斷加強。六是初步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新跨越。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推廣節柴灶,建設沼氣池,森林覆蓋率和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初步實現了新跨越。
獨龍江幫扶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自2010年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工作啟動以來,其成效顯著:平整的柏油路取代了顛簸的土石路,寬敞明亮的磚混結構房取代了低矮陰暗的茅草房,平穩的鋼索吊橋取代了令人膽戰心驚的溜索??梢哉f,獨龍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扶持獨龍江幫扶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獨龍族群眾在人均純收入方面仍然處于極低的水平。獨龍族群眾主要從事山地農耕種植業,以玉米和土豆種植為主。“獨龍江鄉的耕地有以下特點:一是零星分散,陡坡地多。大部分耕地零星地分布在大于25度的山坡上,耕作層薄,對農作物根系的生長很不利。二是耕地石塊和礫石多,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和農業科技的運用。三是用地養地矛盾突出,只用不養形成地力和肥力的惡性循環。農作物產量低,有時甚至顆粒無收。”①由于耕作技術落后,農業生產資金投入不足, 加之可利用耕地少、坡度大、土壤貧瘠,很多時候,當地的農耕種植業連最基本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近十年來,獨龍江鄉的農村經濟總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見表1)但是,如果橫向比較的話,我們會發現,獨龍族群眾的人均純收入的水平是非常之低的。(見表2)
表1:獨龍江鄉農村經濟總收入與農民人均純收入統計表(2002~2012年);資料來源:獨龍江鄉農業統計報表。
表2: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較表;資料來源:全國和云南省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和云南省統計局網站,貢山縣和獨龍江鄉數據是課題組到貢山縣實地調研而獲得的。
當前獨龍江鄉的產業結構單一,收入渠道少,人均純收入仍處于一個極低的水平。大多數獨龍族群眾吃糧基本靠退耕還林補助,花錢基本靠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補助,顯然這不是長久之計,下一步獨龍江幫扶工作的重點應當就是如何提高獨龍族群眾的收入水平這一現實問題。
二是扶持資金過多地集中于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截止到2013年12月底,六大工程建設資金累計到位100395.73萬元,其中安居溫飽工程16024.13萬元,基礎設施工程77250萬元,產業發展工程3922萬元,社會事業發展工程2349萬元,素質提高工程413萬元,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437.6萬元。僅基礎設施這一項工程的到位資金就占了資金總數的76.95%,所占比重過大,但基礎設施工程只能對獨龍江鄉貧困問題的解決產生間接影響力。與此同時,能對獨龍江鄉貧困問題的解決產生直接影響力的社會事業發展工程與素質提高工程的資金卻相對偏少,兩項工程的到位資金加起來卻僅占總資金的2.75%,所占比重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