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交融與發展:歷史進程中的華夏民族

摘要  中華民族起源多元,文化各異,經過長期的交流與融合,各民族間的內在聯系日益密切,中華民族整體性不斷加強,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逐漸形成。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少數民族的族源認同和自覺漢化反映了非漢族的各民族與漢族的強烈認同心理,也反映了中國多民族整體的不可分割性。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所蘊含的包容性與統一性,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為促進各民族的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揮重大作用。

關鍵詞  中華民族  族源認同   “漢化”   民族融合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有著密切內在聯系的統一整體,是在歷史中逐漸形成的,并在中國各民族共同發展中不斷發展與鞏固。起源多元、文化各具特色的中國古代各民族,經過長期的交流與融合,各民族間的內在聯系日益密切,中華民族整體性、統一性不斷加強,逐漸凝聚成為一個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格局。

作為穩定民族共同體的華夏民族形成過程

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創造了輝煌燦爛、內容豐富、各具特色的古代文明。根據考古發現與神話傳說,在黃河中游的廣大地區,以中原地區為中心,分布著仰韶文化,與其相關聯的是傳說中的炎帝與黃帝部落集團。仰韶文化的后繼者為中原龍山文化,繼中原龍山文化之后大致是夏文化、先商文化、先周文化。在黃河下游,以泰山為中心,即先秦濟水及海岱地區,分布著大汶口文化。它與神話傳說中的太昊、少昊部落集團相對應,其中一部分與炎黃集團融合,成為夏人、商人的來源之一,大部分則為夏商周時期東夷的先民。在長江下游,以太湖平原為中心,形成了河姆渡文化——馬家浜·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其創造者應與百越民族有關。而在長江中游,以江漢平原為中心,則形成了另一個自成體系的新石器文化區,可能與苗蠻部落集團有關。而廣大華南地區的新石器文化應是百越先民的文化遺存。黃河上游與西南云貴川藏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同屬氐羌部落集團,與炎黃集團及仰韶文化有共同的淵源關系。而廣泛分布在從東北北部、蒙古高原西及塔里木盆地的以細石器為代表的文化,則是北方各游牧和漁獵民族先民的文化遺存。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中華民族起源的多元特征。

各區域文化同時也表現出相互吸收、融合的特點與統一的趨勢。尤其是起源于今黃河下游的海岱區域的文化,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覆蓋了差不多整個黃河流域,影響南及長江下游,北抵燕山與河套一帶。據遠古傳說,正是這個時期,黃河中游的黃帝集團戰勝了炎帝集團,建立了炎黃部落聯盟。此后,這個聯盟東進戰勝了以泰山為中心的太昊少昊集團,建立起號令黃河流域部落的大聯盟,并擊敗江漢流域的苗蠻部族集團,勢力進一步強大,逐漸成為中國早期民族融合的核心。炎黃集團與太昊少昊集團在黃河中下游融合的結果,形成了夏商周三族的主要來源,是華夏民族起源的核心。與此同時,炎黃和太昊少昊這兩大集團中的一些部落,又分別在黃河上游和泰山以東、以南繼續按原有文化傳統發展,形成了氐羌/西戎和夏商周時期的東夷。根據傳說,繼黃帝之后擔任這個大聯盟首領的有顓頊、帝嚳、堯等。堯舜禹時代是國家形成的前夜,禹之后,其子啟廢除“禪讓”,建立夏朝,這是我國國家歷史的開端。

夏的區域大致在今河南中西部至山西南部一帶,奉鯀、禹為祖神。《史記·六國年表》載:“禹興于西羌。”《史記集解》引《帝王世紀》:“孟子稱大禹生石紐,西夷人也。”①近人的研究也表明,直到兩漢魏晉時期,仍廣泛流傳著禹出自西羌的傳說,稱禹為“戎禹”,而羌人中也保持著對禹的崇拜。②這也從側面證明夏可能是炎黃部落聯盟西系中的一支。關于商的起源,《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已發現的甲骨卜辭也證實了這種以鳥為圖騰的傳說③,商很可能原是屬于東夷部落集團中的一支。商族起源的地區,一般認為在今山東西部、河南東部一帶,在其發展過程中活動到今河北易縣一帶。商滅夏,夏商文化進一步融合,促進了華夏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商與夏一樣,經濟文化優越于其他各族,并在夏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實力也更強大。商利用這種優勢,把不少方國歸入了自己的統治之下。

周興起于戎狄之間,原是西部小國,臣于商。周文王時,國力漸強,不僅成為西部諸侯之長,而且勢力向南發展到漢水流域,一部分苗蠻集團的部族歸附于周。商末,紂王無道,眾叛親離,周武王遂乘機起兵,率諸侯盟友及南方庸、蜀、羌、濮等族伐紂,一舉克商。周統一了黃河中下游東西兩大文化區,促進了部族間的融合與認同。據《詩經》記述,周族始祖母叫姜嫄。④姜、羌相通,周人的祖先大概是從羌人中分化出來的一支。但周人自稱夏人,并把商族祖神納入黃帝為始祖的譜系,從而把夏、商、周三族統合在黃帝譜系內,加強了三族的認同。周王又稱天子,意為天的元子,是天下共主和最高權力的象征。周實行大封建,封周王兄弟、宗室、姻親、同盟及黃帝、炎帝、堯、舜、夏、商等“先王先圣”,之下為諸候,構建了以周天子為宗主的宗法等級分封體系。周將這些諸候稱為“諸夏”,將諸候分布之地即包括原夏、商統治區域在內的整個周諸候分布之地統稱為“區夏”,又認為是大禹開辟之地而稱為“禹績”或“禹跡”。西周初期將京師之地稱為“中國”,后該詞的指稱范圍又擴大到整個“諸夏”,常以“中國”稱“諸夏”。西周時期,原夏人、商人、周人三族融合為一體,并吸收其他部族集團的成分,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更趨統一,華夏民族共同體基本形成。

上一頁 1 2345下一頁
[責任編輯:樊保玲]
標簽: 華夏   進程   民族   發展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