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
摘 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是資源環境緊約束下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建共享的現代化、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相得益彰的現代化、人與生態環境休戚與共的現代化、彰顯生態治理中國智慧的現代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加強資源要素保障、生態保護修復、生態經濟發展、綠色低碳治...
摘 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是資源環境緊約束下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建共享的現代化、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相得益彰的現代化、人與生態環境休戚與共的現代化、彰顯生態治理中國智慧的現代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加強資源要素保障、生態保護修復、生態經濟發展、綠色低碳治...
摘 要:全面加強軍事治理是我們黨治軍理念方式的深刻變革,是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戰略要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對于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具有深遠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對更好推進軍事治理工作提出了強化系統觀念、加強全局統籌、加強軍費管理和監督、深化重點領域治理、深入推進戰略管理創新、高度重視基層治理...
摘 要:財政宏觀調控是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意圖的最主要手段,各個階段的財政宏觀調控具有不同的歷史任務。新時代十年,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國內經濟“三期疊加”復雜局面,面向從經濟大國轉向經濟強國的歷史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統攬全局,順應國內外發展大勢,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施了系統的財政宏觀調控,強有力地舒...
摘 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一個重點領域。當前地方政府債務總體可控,但也存在地方債務總規模增長較快、地方債務占中國政府總債務的比重較高、地方債務中隱性債務的占比較高、部分地區償債壓力大等風險問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央地財稅關系、地方“發展型政府”角色職能等結構性因素,地方債務期限與收益成本長期錯配等歷史因素和減稅政策、疫情沖擊、...
摘 要:政府債務治理是一個世界級難題。當務之急應是把尊重與保護債權人、當前納稅人、未來納稅人和社會利益作為核心訴求,全面深化債務問責制改革。為此,我們需要仔細梳理借款財政的四個基本原理——債務人虛置、稅款代償、跨時交換和不可分原理,在此基礎上把保護利益相關者確認為政府債務的底層邏輯;與此同時,重新審視基于宏觀調控原理的債務政策實踐,從中汲取經驗教訓,確保...
摘 要:專項債作為地方政府建設資金來源的依托和財政與金融協同創新的載體,經過七年的發展,在發行規模、資金用途以及制度建設等方面均實現了飛速發展。與此同時,專項債分配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分析當前專項債的結構、規模及產出效率等問題,可幫助我們進一步從完善分配體系、優化投向結構、細化投向領域、強化統籌機制等四方面提出針對性建議,從而為專項債提質增效提...
摘 要:地方政府專項債作為新預算法背景下政府舉債的重要途徑,是政府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和保障。近年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逐年增加,對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但與此同時,龐大的專項債規模也使專項債投向面臨一些現實挑戰。本文梳理了現階段專項債具體投向,分析了專項債投向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即期和遠期改革對策。 關鍵詞:專項債 投向 ...
摘 要:《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健全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地方債務管理體制,對促進經濟增長和防控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地方政府債務中的隱性債務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中國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防范和化解隱性債務風險也已成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關鍵...
摘 要: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傳統的知識產權理論體系和制度建設提出了新的時代命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給構建知識產權自主保護體系帶來了新的現實挑戰。新時代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要構建適應“四新”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體系,實現知識產權保護中的司法主導與程序協調,健全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格局。具體...
摘 要:科技小院作為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創新模式,歷經十多年兩個階段的探索發展,以自身“聚資源、利各方”的內在驅動力朝著“3.0版”方向迅猛發展。數量快速增加,作用越來越大,正在成為各級政府開展“三農”科技服務工作的重要平臺和有效抓手,但與此同時,發展不平衡、機制不健全、經費保障能力不足等問題也逐漸凸顯。隨著國家日益重視,科技小院將進入數...
摘 要:當前各地正大興建設科學城之風,但存在攤子鋪得過大、定位不清、選址較遠等問題。過去幾十年,日本政府在筑波科學城投資巨大,但成效不佳,主要原因是城市功能單一、配套設施不完善,逐漸失去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創新活力,其經驗教訓值得汲取。我們在科學城建設中要加強統籌、因城施策;要完善科學城配套設施,提升宜居、宜創水平;要提高大科學裝置的利用率,提升我國科學儀器...
摘 要:共同體作為一種社會連接形態,蘊含著共享、互助、協作的價值理念。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旨在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秩序。我國鄉村治理在不同時期都需要解決國家與農民對接問題,并在國家與社會之間形成了整合和動員農民的中間組織。當前,持續推進的城鎮化和市場化進程,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農民的分化現象。在此背景下,推進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需重新找到農民...
摘 要:在現代化進程中,共同體理念逐步滲透到鄉村發展的各個領域。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有效的鄉村治理是根基。鄉村治理共同體,為構筑這一根基注入了緊密的感情聯系、相似的價值認同、一致的目標追求、協同的行動參與。如何構建鄉村治理共同體?重點在于打造發展與治理互促共進的強力雙引擎、不斷強化共識與合作兩大共同體基礎元素、構建權責對等激勵相容的共同體機制、優化以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是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加快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山東省鄒城市深入貫徹落實“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要指示要求,聚力構建“黨建引領、產業支撐、群眾參與、成果共享”的鄉村治理共同體,讓農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當主角、得實惠,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的鄒城路徑。 突出黨建引領,夯實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