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國際傳播,更好地塑造中國形象
【摘要】隨著中國不斷發展,國際上對中國信息的需求持續上升,人們期待中國在世界上發揮更大作用,但是對中國的意圖也存在許多擔心和戒備,在國際輿論中不乏歪曲中國形象的負面聲音,這既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復雜心態,也說明中國在國際輿論場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有待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
【摘要】隨著中國不斷發展,國際上對中國信息的需求持續上升,人們期待中國在世界上發揮更大作用,但是對中國的意圖也存在許多擔心和戒備,在國際輿論中不乏歪曲中國形象的負面聲音,這既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復雜心態,也說明中國在國際輿論場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有待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
百年奮斗,再啟新程。大國氣度,大黨擔當。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深刻總結了我們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新中國櫛風沐雨72載,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邁著堅定的步伐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以和平發展、充...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重要論述是把握時代發展脈搏的“金鑰匙”,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科學回答了在新時代“為何提升”“提升什么”和“怎樣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等基本問題。從價值論看,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是強國力、促安全、展形象、作貢獻的現實需要。從內涵論看,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主要以擴大國際傳播影響力、提高中華文化感召力、提升中國...
【摘要】新時代中國特色話語體系與國際形象構建面臨著話語崛起、話語復興與中國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剪刀差”,面臨扭轉國際話語場域的主導權與突破西方傳播語境的封鎖,擺脫國家間話語博弈中的“話語失語”與“話語塌陷”等窘境,擔負著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特殊經驗和發展規律上升為全球發展的普遍經驗和規律的使命。為此,我們要主動設置話語議題,將中國問題作為支撐話...
【摘要】作為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大國,中國需要構建良好的國際形象。為此,應立足“文化間性”,把握跨文化交流的規律,設計好國家形象跨國建構的指導原則與操作方案。要對國家形象國際傳播的“非預期性”有充分的認識和心理準備,超越以自我中心的思維,不斷加強對“他者”的理解,改變國家形象對外傳播的單一化傾向,構建好中國國際形象,向外部世界呈現一個立體真實、多元活...
【摘要】超越傳統的對外宣傳和對外傳播框架,建立對外戰略性溝通體系,既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時代需求,也是對外溝通主體多元化、溝通形態多樣化的客觀要求。戰略性溝通的核心內容是價值觀體系。在價值觀體系之間存在自然的差異,但并不天然就成為沖突要素。要實現與國際社會的有效溝通、實現良性共存,中國要多用包容性語言,尋找溝通雙方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多用行為語言,從長期、共...
【摘要】元話語體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出發點,從文化信仰、文化理念、文化儀式、文化符號、文化產品五大文化維度,科學探索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生成機理,建立具有穩定文化系統結構的“中國文化五元話語體系”,這有助于為講好中國故事建立一個清晰明確的文化中國信息結構和修辭框架,有助于為國際社會提供一個開放的中國話語系統,有助于為國際民眾讀懂中國打開...
【摘要】網絡空間為對外文化傳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對外文化傳播是一個多主體、多方面、多層級的復雜過程,加強中華文化在網絡空間的對外傳播,需要從宏觀上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辯證關系:一是處理好理論和實踐的關系,以專業精神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證調查;二是處理好歷史和現實的關系,以自信平和的心態,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加強現代文化的傳播;三是處理好官方和民間...
【摘要】由于西方智庫和媒體對“一帶一路”的妖魔化解讀,如何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對于中國國際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一帶一路”倡議從理念到行動,都符合人類發展的共同愿景和價值觀,符合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方向。塑造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應該在內容方面緊扣“一帶一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貢獻,在方法上則需要做好宏觀敘事與微觀講述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一...
【摘要】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旗,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人類命運共同體統籌了中國與世界、民族國家與世界關系發展的內核,彰顯了至善性秩序價值、共享性利益價值與解放性發展價值。基于該價值建立起有效的國際傳播敘事思維與敘事落點,成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發揮旗幟作用、引領世界共同實踐的現...
【摘要】“能者”是一種稀缺資源,理應在關鍵處發揮作用,不該在“過勞”中無謂消耗。但由于工作要求與資源分配之間的錯配、人力資源管理職能間的邏輯性割裂、公正與效率價值的相互擠出等原因,“能者困境”亟待引起各方重視。為此,應善用權變模式、平衡工具—價值理性、強化敬業激勵,突破“能者困境”。 【關鍵詞】“能者困境” 能者多勞 能力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因不能進城務工增加家庭收入,以及完成上級安排的各種任務的現實需要,村干部越來越職業化了。村級治理面臨的服務、管理、組織動員、統計四項工作十分繁雜,加重了村干部負擔,導致村級組織越來越機關化、文牘化,而讓村級組織懸浮在村莊之上,與農民群眾脫離了關系。應警惕村干部職業化引起的機關化現象,不斷加強村莊自治,有效組織動員村民群眾,促進國...
【摘要】鄉村振興的實現不僅需要激發不同主體參與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且要在行動者的主體性中引入公共責任、公共利益和公共價值基礎,納入公共文化認同和制度體系,進而實現主體性和公共性的融合。從主體性到公共性的融合是不同主體之間凝聚群體理性、協調不同利益和行動、走向共建共享的過程,需要從利益聯結、組織聯結、公共文化認同構建以及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進和完...
【摘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中小企業中的杰出代表,是我國制造業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后發布了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對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培育而言,在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體系和自下而上的培育輔導體系之間,應該由省(直轄市)級政府發揮潤滑劑和推進器的作用,同時市縣和鄉鎮層級的政府部門應著眼于解決企業所遇到的實際困難。 【關鍵...
【摘要】軍工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事關國家安全,而且是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新發展階段,軍工企業高質量發展可以從黨建工作高質量、創新發展高質量、協調發展高質量、綠色發展高質量、開放發展高質量、共享發展高質量六個方面入手,探索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具有軍工特色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軍工企業 高質量發展 新發展階段 【中圖分類號】F42 【文...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考察湖南時強調要“做好洞庭湖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推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產業轉型發展是優化湖南、湖北生產力布局,切實“守護好一江碧水”的重要途徑和治本之策。通過對洞庭湖區32個縣市區、高新區、經開區、管理區相關職能部門和86家骨干企業的走訪調研,筆者發現當前湖區產業轉型發展面臨自身效能不足、外部環境不優的多重障礙,需要從產業融通發展、...
【摘要】隨著技術的加速迭代與全球競爭的不斷加劇,反制裁體系的建設對我國構建高質量外貿體系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本文從生態優勢、逆向創新、新經濟增長、內部化資源配置等四個方面對國際反制裁制度生態網絡的構建規律和特點進行分析,以制度體系建設為基礎,結合網絡科學、創新管理、技術經濟、公共治理等跨學科理論視角,討論了國際反制裁體系中關于次級制裁、...
【摘要】拜登政府上臺以來,推動將氣候政策全面融入美國未來經濟發展規劃的氣候驅動發展戰略。基建法案和社會開支法案集中體現了該戰略的核心訴求,而聯邦政府與國會、州政府、化石能源利益集團之間所形成的結構性矛盾相互糾纏、相互滲透,已成為決定美國聯邦氣候政策走向的深層邏輯。在各種內外因素的激烈碰撞下,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矛盾本身的性質都隨之變化,處于焦點中的拜登...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三個一百年”的重要論述生動闡明:百年黨史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地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歷經磨難而不衰、千錘百煉更堅強,領導人民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之路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實現人民解放與人民幸福的歷史。中國共產黨“三個一百年”留給我們的最深刻...
【摘要】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途徑和重要保障。就制度系統而言,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已形成監督主體一體化、監督客體全覆蓋、監督過程協同性的總體框架和制度體系。就治理邏輯而言,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堅持黨的領導和自我革命的相輔相成、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的辯證統一、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的有機融合、全面監督和重點監督的相互促...
【摘要】中國共產黨征收農業稅要實現的功能,是用之于民和服務于民,與封建社會征收農業稅用之于和服務于統治階級有著本質不同。中國共產黨在21世紀之初的時間節點作出農村稅費改革的決策,是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歷史邏輯的必然,是“大仁政”前后周期轉換的重要標志之一。農村稅費改革實現農民負擔由治標到治本的歷史性之變,成功走出了農民負擔“黃宗羲定律”陷阱,促進了政府職能...
【摘要】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于政治建軍原則進行了一系列探索與實踐,總結出黨指揮槍、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根本建軍原則。這一原則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建軍學說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其產生、發展及落實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發端于南昌起義,奠基于三灣改編,定型于古田會議...
【摘要】黨史學習教育需要準確揭示和把握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之間的辯證關系,才能在學習目標上層次清晰、在學習成效上漸次增長。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基礎;增信是明理、崇德、力行的核心;崇德是明理、增信、力行的根基;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落腳點,四者之間形成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有機統一的辯證關系。準確揭示...
【摘要】新主流影視作品的崛起,以工業化制作的視聽盛宴、新的題材開拓和集萃式的創作方式、類型化的審美表達和青春敘事話語,突破了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固有面貌,改變了一段時間以來主旋律影視作品叫好不叫座的格局,在贏得口碑的同時贏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極大地喚醒和激發了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公眾的審美熱情。 【關鍵詞】新主流影視作品 影視工業 主旋律作品 【中圖分類號】J992 ...
【摘要】視頻的迅猛發展和其對社會的全面介入,讓當代社會進入到了一個“視頻社會化時代”,從文化生產和傳播的角度來說,在視頻社會化時代,以快手、抖音短視頻為代表的視頻平臺也日益介入到當代文化知識的生產和傳播過程中,極大地改變了過去以文字和印刷為主的文化知識生產和傳播方式。而加強專業力量介入視頻文化生產和傳播過程中,提升視頻內容的文化和審美內涵;培養和加強觀...
【摘要】紅色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立德樹人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和價值。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不斷夯實紅色文化理論;讓其他課程與思政課程建設形成協同效應;構筑紅色文化實踐教學的立體模式;建立“互聯網+”紅色教育平臺等,將紅色文化更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表現,其核心邏輯源于中國共產黨對歷史發展規律和時代發展進程的高度自覺和深度把握。從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三重文化理論路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對于夯實主流價值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著重要的價值引導和文化引領作用。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傳統文化 先進文化 【中圖分類號】D6...
【摘要】明朝初年建立了以儒學士大夫為官僚主體的政治架構,這成為形塑士人從政精神的制度土壤。科舉制度的推行與朝廷對理學思想的維護,使朝廷與官僚士大夫之間形成了價值共識。官僚士大夫常常憑借這一價值共識,通過堅守儒家政治理念來彰顯道義力量,維系政教秩序。科舉制度培育出沉淀于地方社會的士人群體,在社會思想逐步逸出理學范圍的中晚明時期,他們成為政治活動的民間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