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把民族品牌搞上去”,7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中國一汽集團研發總院,并察看了“紅旗”等自主品牌的最新款式整車產品,強調“我們要立下這一志向”。總書記指出,整個制造業的競爭很激烈,有危更有機,關鍵技術、核心技術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制造興國,品牌強國。品牌建設,是順應消費升級、釋放國內市場巨大潛力的應有之義,也是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早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近年來,從樹立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到設立中國品牌日、大力打擊假冒偽劣……中國向制造強國、品牌強國邁出堅實步伐。但與此同時,在國際上真正叫得響的中國品牌還不多。當前,在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大背景下,迫切需要打造更多優質的民族品牌,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解放思想,解鎖品牌創立之“困”。萬潮奔涌、萬馬奔騰,誰為先?誰在思想解放上領先,誰就能在發展中贏得主動。品牌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必須轉變觀念,解放思想。一方面,企業要強化品牌意識,革新自身的思想觀念,走品牌發展之路,創立品牌,宣傳品牌,保護品牌,發展品牌。另一方面,更要發揚敢為天下先的企業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敢為天下先是戰勝風險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別需要弘揚的品質。”企業家要立下與世界優秀品牌同臺競技、一爭高下的大志,到國際舞臺上一展拳腳,讓世界愛上中國制造。
創新攻堅,把握品牌發展之“要”。把民族品牌搞上去,關鍵核心、核心技術是命門。這是買不來的、市場換不到的,必須通過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千方百計搞創新換來。1958年誕生的“紅旗”轎車經歷過快速發展,因油耗高、無法盈利等原因,一度面臨陣痛甚至是停產。2017年末,通過加強新產品研發、營銷模式創新、工廠智能化改造等,發布新紅旗品牌戰略。創新是品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一方面,要瞄準薄弱環節發力,要改變有商品、無品牌,有品牌、無名牌的尷尬局面,從創意、設計,到技術、工藝,再到營銷、服務,創新貫穿于品牌培育全鏈條;另一方面,借助“老字號”觸網、云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化“變量”為“增量”,提升產品品質,走出品牌成長新路徑。
久久為功,打開品牌騰飛之“頸”。“十年樹企業,百年樹品牌”。品牌建設不僅需要“速度與激情”,更需要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一方面,創品牌需要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極致,我們的一些品牌與國外大牌的差距看似“差不多”,但這些細節卻關乎用戶體驗,最終導致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差很多”。一個擁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企業,才能夠守得住寂寞,經得起打磨,做得出精品。另一方面,品牌的發展壯大需要營造適合品牌生長的市場生態、社會生態,這離不開優質的政府服務、有力的法治保障、良好的市場環境。增強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宣介、強化品牌保護,讓創造品牌、尊重品牌、維護品牌成為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自覺行動。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品牌建設是振興民族企業,保持國家國際競爭力的根本。堅定不移在解放思想中轉變觀念,在創新攻堅中提升品質,在激烈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中國品牌一定會茁壯成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讓中國與世界共享更好的中國產品與服務。(作者:官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