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新思想 > 權威解讀 > 正文

續寫亞洲文明新輝煌

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

主題鏈接

●習近平總書記的主旨演講,高屋建瓴,氣勢恢宏,實踐、理念并行不悖,開啟了續寫亞洲文明新輝煌的宏偉征程。

●創新是文明和諧與互學互鑒的重要法寶。農業社會以土地和人口作為最重要的資源,工業社會則以機器和資本作為最重要的資源。但是這兩種模式都有相當大的局限性。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信息社會的廣泛展開,人們對文明發展的看法也在不斷深化。歸根到底的決定因素是人的素質,基于人力資本基礎上的創新發展,才是一個民族繁榮和文明永恒的動力。

●隨著亞洲的復興,人們需要重新發現亞洲,從亞洲人的視角理解亞洲的傳統和現代價值。習近平總書記講,“文明之美集中體現在哲學、社會科學等經典著作和文學、音樂、影視劇等文藝作品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召開預示著新一輪文明交流的高潮即將到來。

2019年5月15日,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舉行。此次盛會不僅將助推亞洲文明續寫新輝煌,也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亞洲正在復興,一個倡導文明多樣性、不斷推進文明交流互鑒的亞洲,對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時發表了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習近平總書記的主旨演講,高屋建瓴,氣勢恢宏,實踐、理念并行不悖,開啟了續寫亞洲文明新輝煌的宏偉征程。

亞洲文明與世界文明

根據目前的研究,人類文明發源于亞洲。習近平總書記在演講中給出了一組數據充分說明了亞洲的重要性,“亞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在世界三分之一的陸地上居住著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47個國家、1000多個民族星羅棋布。”在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亞洲的土地、資源和氣候孕育了亞洲人民,歷經千萬年的積淀,亞洲的厚重、高度、多樣與豐富一以貫之。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立足于亞洲才能真正理解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閱讀亞洲的經典才能洞察亞洲的精神世界。

迄今為止,亞洲的經典、發明、創造和宏偉建筑仍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習近平總書記在演講中重點提及了中國的《詩經》《論語》,猶太民族的《塔木德》,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印度的《梨俱吠陀》以及日本的《源氏物語》等經典,也提到四大文明、阿拉伯數字等,還有諸如長城、吳哥窟等宏偉建筑。從世界范圍來講,這些仍然屬于被廣泛認可的有代表性的亞洲文明成果。

亞洲文明的輝煌來自于交流互鑒

亞洲的先民通過絲綢之路、茶葉之路、香料之路推動了交流,這些古老商路浸潤著先人的血汗,同時也閃耀著先人的智慧。倡導亞洲文明對話,也是后人以謙虛學習的態度領略文明之美。也正是以平等相待、開放交流、互通有無的精神,亞洲才創造了輝煌。

但是在西方崛起之后,尤其是西方殖民主義者入侵東方之后,亞洲相對衰落。根據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數據,從有公元紀年開始到19世紀初,亞洲經濟占據世界絕對主導地位,1820年亞洲經濟總量仍占世界的59.5%,1870年亞洲經濟總量占比下降為38.4%,1900年下跌至28.2%,1950年的占比為歷史最低點18.6%。

從20世紀50年代起,亞洲國家通過聯合自強,開始走上復興之路。至21世紀初,亞洲經濟占世界比重已經恢復到1870年的歷史水平。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基于購買力平價計算的數據,2019年亞洲經濟總量占比預計超過41%,預計到2024年將超過45%。從這個意義上說,隨著經濟崛起,人們需要重新發現亞洲文明的巨大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經濟發展是文明存續的有力支撐,繁榮富強是國家進步的重要基石。”亞洲經濟振興后,隨之而來人們關注的問題自然是價值認同和文明發展。

中國與亞洲面臨共同挑戰

針對亞洲可能面臨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重點強調了三方面內容。一是亞洲需要和平安寧。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內外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多個重要國際會議場合時,都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了非常形象、有吸引力的表述,他說“共同維護比金子還珍貴的和平時光”。作為負責任的新型大國,中國有責任、也有能力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二是推進共同繁榮,消除貧困。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最新公布的數據,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極端貧困人口的標準為每天生活費低于1.9美元。按此標準,世界極端貧困人口占比已由1990年的36%降至2015年的10%。而東亞太平洋地區的貧困率為12.5%,比1990年減少了72.8個百分點。2015年,南亞的貧困率仍為48.6%,但也比1990年減少33.1個百分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亞洲一些民眾特別是婦女兒童正忍受著貧困、饑餓、疾病的折磨,這樣的局面必須改變。”中國正致力于在2020年全面消除貧困,但是整個亞洲要從根本上消除貧困,還需要較長時間。正因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那么從文化、文明的角度理解這種貧困的原因就很有必要。同時,推動國家轉向消除貧困,也需要進行國際合作。毫無疑問,中國的減貧經驗值得亞洲國家重視。

三是開放融通,以應對當今世界開放性不足帶來的挑戰。放眼當今世界,在主要經濟體中,中國是推進世界經濟開放的旗手,憑借不斷推動開放,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30%。這一條也是中國的經驗。實踐證明,只有充分借鑒他國的經驗教訓,我們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誤。

立足于中國對亞洲發展和世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的考慮,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帶一路”倡議本質上是各國共同推進發展。與西方國家在發展起來后首先設定規則不同,中國主張在干中學,先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讓更多的人融入發展的大家庭。而命運共同體主張要面向未來、共享未來,充分考慮到遠景規劃和共同預期對凝聚政治共識的重要性。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焦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