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樣本:此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164份。男性受訪者占65.0%,女性受訪者占35.0%。18歲以下占9.0%,18—30歲占50.7%,31—40歲占32.1%,41—50歲占6.2%,50歲以上占2.0%。日常居住地為城市的占64.5%,鄉鎮占24.1%,農村占11.4%。城市樣本覆蓋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其中所在地區為一線城市的受訪者占20.3%,新一線城市受訪者占31.7%,二線城市受訪者占18.6%,三線城市受訪者占16.6%,四線及以下城市受訪者占12.8%。
調查時間:2019年3月—4月
調查方式:互聯網、微信公眾平臺推送電子問卷
主要發現:
·公眾對文化和旅游的需求很大,旅游成為人們文化消費的重要載體。
·七成受訪者對我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現狀表示滿意,80.2%的受訪者對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未來充滿信心。
·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文旅融合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文化、文物旅游和節慶會展旅游是公眾最熟悉的文化旅游產品類型,有超七成受訪者愿意嘗試新的文旅融合形式。
·“特色小鎮”是公眾印象最深的文旅融合創新模式,“主題公園”是公眾認同度最高的文旅融合典型模式。
·一線城市文旅融合發展狀況最好,新一線城市發展潛力最大。
·近六成受訪者認為“內容創意”是發展文化旅游最重要的內容,國外文旅融合先進模式值得學習和借鑒。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和旅游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事關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同時強調,旅游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指出,全世界旅游活動中約有37%涉及文化因素,文化旅游者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長。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與實現文化高效能傳播的必然要求。對于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現狀,公眾如何看待?公眾對不同文旅結合模式的評價如何?對此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進行調查,為進一步發展文旅融合提出對策建議。
公眾對旅游興趣濃厚,“文化概念”是公眾旅行中最為關注的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從旅游短缺型國家到旅游大國的歷史性跨越,旅游已經成為了公眾節假日重要的消費方式。“十二五”期間,旅游業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體系,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2015年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0.8%;國內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榮發展,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世界第一大國際旅游消費國和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國家。
2017年全年國內游客達到50.0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2.8%,國內旅游收入4.57萬億元,增長15.9%;入境游客13948萬人次,增長0.8%。國際旅游收入1234億美元,增長2.9%;國內居民出境13051萬人次,增長7.0%。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40萬億元,增長15.1%。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持續推進,旅游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對于旅游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非常喜歡”和“比較喜歡”旅游的受訪者分別占54.1%和25.2%。在旅游活動中,有56.8%的受訪者最關注“文化概念”,其次為“創新創意”(54.9%)、“體驗收獲”(53.4%)和“品質質量”(43.7%)。在旅游模式上,公眾最偏好“閑適的鄉村民俗之旅”(58.2%),當問及旅游的意義時,有超過五成的人選擇了“探索新鮮,提升見識”(57.7%)和“暫別‘煙火’,享受文藝”(54.0%)??梢?,人們旅游不僅僅是為了放松心情,對文化的體驗和感受也逐漸成為了旅游中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