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專題 > 正文

“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國際輿論高度評價中國改革開放40年成就

“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rmrbhwb2018112610p28_b

11月19日,外賓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參觀上海外灘實景模型。

新華社記者 李 賀攝

11月13日,“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分為偉大的變革、壯美篇章、關鍵抉擇、歷史巨變、大國氣象、面向未來六大展區,以圖片、視頻、文字、沙盤模型等多種形式,全方位、深層次地展現了40年來中國社會的大變革,人民生活的大變遷。

“中國政府組織的這場展覽展示了中國40年的發展成就。”西班牙埃菲社報道稱,“經濟改革改變了中國,史無前例的經濟發展讓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發展成就及世界意義,紛紛探尋其中蘊含的智慧和經驗。

關注“中國奇跡”——

“仍在開足馬力前進”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厥走^往,人們不得不驚嘆于這段非凡歷程上大大小小的里程碑事件。”新加坡《海峽時報》歷數改革開放40年來的精彩瞬間,由衷感慨,“世界上沒有一個角落未曾感受到它的影響。”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奇跡:按照可比價格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9.5%;以美元計算,中國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14.5%。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以及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這是人類發展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案例。”研究不平等問題的經濟學家布蘭科·米拉諾維奇這樣描述這一“中國奇跡”。

中國的發展成就令世界矚目。眾多外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觀察中國,報道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歷史性劇變。

奧地利《趨勢》雜志網站關注到,2010年至2015年間,中國在本國以外的直接投資增加了一倍。2016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投資者,并進行了一系列引發轟動的收購,如國有企業中國化工集團收購瑞士化工業巨頭先正達,家電業巨頭海爾收購美國競爭對手通用電氣的家電部門。

“中國的經濟騰飛雖然很難具象描述,但可以用一系列的數字來展示。”據德國《時代周報》網站報道,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數字化已經很成熟。截至2016年底,已有7.3億人通過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本上網。4.7億人已經開始使用無現金支付,未來這一數字將達到5億,幾乎所有的付款交易都將通過智能手機完成,中國正在走向無現金社會。

“在40年前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后,現在的中國仍在開足馬力前進。”新加坡《海峽時報》的報道聚焦于中國清潔能源的發展。“以太陽能為例,中國在全球獨占鰲頭。中國曾計劃到2020年使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5億千瓦。它在去年就超過了這個目標,比原計劃提前了3年。中國一個月新增的光伏裝機容量就接近澳大利亞的整個光伏裝機總容量。”

法國《巴黎日報》則重點解讀中國的脫貧成就。報道稱,改革開放40年來,按照現行聯合國標準,中國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70%以上,全國貧困發生率降低到了3%左右。2018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將投入510億歐元用于農村發展。預計到2020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將實現全部脫貧。

探尋“中國智慧”——

“制度與技術雙引擎”

在驚嘆中國發展奇跡的同時,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秘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許多外媒和學者紛紛撰文,探尋其中蘊藏的“中國智慧”。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對這一龐大轉型進程的管理大有益處。”奧地利《趨勢》雜志網站的文章直言,“黨員干部的思想在短時間內發生轉變,中國在鄧小平的領導下一步步融入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當中?,F在,14億中國人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逐步使夢想變為現實。”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智慧得到了許多外媒和學者的認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確保中國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非常牢固。”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中國教授托馬斯·海貝勒與哥廷根大學學者阿爾敏·米勒聯合發布的《中國社會轉型》研究報告指出,面對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新問題和新挑戰,中國政府的政策體現出積極性和前瞻性。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曾發文稱,過去5年,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國一直在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改革,促進經濟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轉變。

奧地利《趨勢》雜志網站的文章還分析指出了其他幾大原因。概括來說,一是“用發展經濟縮小差距”。二是“允許原有的國有結構與相對活躍的私人活動并存,民營經濟充滿活力”。三是“重新鼓勵國內學者到國外去交流學習”。四是“隨著逐步開放,把世界經濟革命實時引入國內”。五是“著名的‘五年計劃’不僅確定發展的節奏,也關乎未來幾十年的愿景”。

“上世紀90年代的國企改革使中國擁有了高增長的堅實基礎;2001年中國加入WTO促進內外市場的融合,帶動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在英國《金融時報》看來,在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這是兩件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大事。

此外,《金融時報》還提出,“中國的商業繁榮擁有制度與技術的雙引擎。”一方面,改革開放推動中國走向法治,財稅體制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逐漸厘清。另一方面,技術創新與制度變革齊頭并進,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天主教大學網站的文章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大特色是設立經濟特區。

巴西UOL新聞網的報道持有類似的觀點,“中國工業快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設立經濟特區和建立自由貿易區。”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銀冰瑤]
標簽: 改革開放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