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
如何理解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對新問題新挑戰,中國經濟如何實現年度預期目標?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日前接受記者采訪,回應相關問題。
“穩中有變”怎么看?
中國經濟首先仍是“穩”字當頭,同時經濟運行環境發生了錯綜復雜的變化
記者: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如何理解“穩中有變”中的“穩”與“變”?
寧吉喆:中國經濟首先仍是“穩”字當頭。今年以來經濟運行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
——“總體平穩”主要體現在四大經濟指標平穩。
增長穩。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8%,連續十二個季度穩定運行在6.7%—6.9%的中高速區間。
就業穩。今年前7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880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5萬人,已經實現了全年計劃的80%。7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是自該數據公布以來比較低的水平。
物價穩。7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1%,處于溫和上漲區間。
國際收支穩。我們加大了進口力度,出口也保持了繼續增長的態勢,7月實現貿易順差1770億元,外匯儲備繼續增加,規模超過3萬億美元。
——“穩中有進”也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觀察。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去產能任務如期完成,上半年工業產能利用率76.7%,與發達經濟體水平相當,補短板、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等都取得好成績。
三大攻堅戰有序推進。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有明顯進展,潛在風險隱患增長勢頭得到遏制,宏觀杠桿率趨穩,微觀杠桿率持續下降。脫貧攻堅取得積極進展,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強化,生態環境質量繼續改善。
重點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特別是“放管服”改革取得成效,居民、企業辦事更容易,經濟發展的活力持續增強。
對外開放進一步加速。上半年,我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96.6%,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1%;我國境內投資者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8.7%。
——特別要強調的是“穩中向好”。
結構在優化。服務業增長繼續快于第二產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消費增長快于投資增速,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在不斷地鞏固。代表技術進步、消費升級的新供給也在迅猛增長。
效益在提升。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2.6%,均是較快增速。企業效益明顯改善,帶來財政收入的增長,前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0%。
環境改善,居民增收。上半年,我國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2%,降幅要高于3.0%的預期目標。上半年,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繼續跑贏人均GDP的增速。
“穩中有變”的“變”,則是指經濟運行環境發生了錯綜復雜的變化。
從外部看,國際經濟環境更加嚴峻。盡管世界經濟在逐步復蘇,但是今年以來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特別是美國挑起了國際經貿摩擦,不僅對中國同時對歐盟等很多國家輸出美國的部分商品加征關稅,這對世界經濟復蘇進程和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增加了變數。
從內部看,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出現新變化,轉型升級中遇到的矛盾比原來預想的要大。中國經濟要轉向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傳統發展模式和增長方式還難以適應持續提高的技術與環保標準,一些地方、企業遇到了不少需要解決的新問題。同時,化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特別是推進三大攻堅戰,都需要相關各方付出艱苦努力。這些因素交織疊加在一起,需要我們綜合施策,精準調控,使經濟增長在提質增效中保持平穩。
面對新問題新挑戰怎么辦?
“六個穩”是根據穩中有變的新情況提出的針對性措施,貫徹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
記者:面對明顯發生變化的外部環境,面對新問題新挑戰,我們應該怎么辦?
寧吉喆:考慮到穩中有變的新情況新問題,中央提出,下半年要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同時做好“六個穩”,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這也代表著下半年的政策方向。
穩就業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衡量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主要指標。過去幾年,我國就業整體穩定,但是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且國內結構性矛盾長期積累并凸顯的情況下,就業面臨新的壓力。我國經濟特別是沿海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融合,就業與外向型經濟密切相關,所以我們需要未雨綢繆。盡管目前中美貿易摩擦還沒體現到對就業的影響上,但是要防范這種情況的發生。今年大學生畢業人數達到820萬人,創歷史最高紀錄,就業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再加上去產能也有一些員工需要再就業,都需要政府部門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穩定就業。
穩金融被放在重要位置。中國金融是高度市場化的,對市場變化非常敏感。同時,我們也在推進金融體制深化改革,金融領域發生一些新變化。黨中央國務院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國務院金融穩定委員會研究部署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保持貨幣政策穩健,把好貨幣供應的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目前中國的金融市場、外匯市場都是穩定的。
穩外貿與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貨物進出口國息息相關。世界經濟的波動,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的外貿是有影響的。盡管從今年前7月的數據看,我國外貿總體平穩,但不能掉以輕心。還是要引導企業做好應對的準備,開拓多元化市場,繼續以質取勝穩出口。在進口方面,今年前7月進口的增速高于出口。我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采取降低部分進口產品關稅等措施,今年還將舉辦首屆進口博覽會,目的都是為了繼續擴大進口,滿足中國人民的需要。下一步,我們將采取更多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包括推進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等,來穩定外貿。
穩外資也與我國外向型經濟緊密相關。今年引進外資的情況不斷改善。但目前,我們不僅遭遇了貿易保護主義,還受到投資保護主義的影響。我們擴大開放、吸引外資的政策是堅定不移的。上半年,我們放寬外商投資審批,更新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限制和禁止類外商投資領域大幅縮小。這不僅有利于繼續引進資金,也有利于吸引外國先進技術、先進管理、有效營商渠道和先進人才。我們將繼續通過改善營商環境,以投資便利化促進貿易自由化。
穩投資在當前十分關鍵。今年以來,投資增速有所下滑,這既有企業投資積極性不高的緣故,也有地方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不足的原因,還有國際經貿摩擦和貿易保護主義對投資者信心的影響。穩投資要繼續在優化結構、擴大內需上發揮關鍵性作用。因此,我們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采取有效措施,把積極財政政策落到實處,同時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一方面,要切實改善投資環境,特別是在投資領域加快“放管服”改革的力度,讓民間資本更多地參與到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另一方面,也要讓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165項重大工程項目盡快落地,把發展中的短板彌補起來。
最后是穩預期。越是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我們越是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正確認識到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有利于中國經濟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市場發展潛力沒有變。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成長的中國企業,自主投資決策生產經營的靈活性更高,可以適應應急環境的變化。同時,我們擁有足夠的政策工具,有豐富的應對危機的經驗,這些都有利于保持中國經濟平穩運行。
相信隨著“六個穩”的措施逐步貫徹落實,中國經濟一定能保持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