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步入新時代,面對新矛盾,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新矛盾呼喚新變革: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開啟一場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深刻革新。
長江之畔,湖北宜昌。
2017年前11個月,該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2.6%,地方財政總收入同比下降8%。
數據回落的背后,是一座工業大市力破“化工圍江”的壯士斷腕之舉。
實現平衡、充分的發展,“三農”是必須克服的最大短板。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擘畫出新時代中國農村巨變的壯美藍圖。
“這將是鄉村發展水平的整體性提升,是鄉村的全面振興。”中央農辦主任韓俊說。
——新矛盾呼喚新變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中國經濟向高質量轉變的發展創新。
“需”與“供”,構成社會主要矛盾的基本面。
需求一側,因著美好生活而變得豐富多元;供給一側,也須完成由量而質的嬗變。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正在推動中國走上新發展之路。
貴州,這片脫貧攻堅的決戰重地,在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發展戰略支撐下,創新發展之路越走越寬。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位居全國第一。
“在經濟整體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同時,一些地區通過搶抓機遇,充分利用一體化市場、開放型經濟和現代化技術,可以超越原有經濟結構實現跨越式發展。”寧吉喆說。
——新矛盾呼喚新變革: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持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今天,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只限于經濟領域之內。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相互交織,相互作用。
“這要求我們運用系統思維,用全面深化改革的辦法,破除那些造成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說。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
“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我們必須堅定改革開放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開放,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向世人宣示。
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守牢風險底線,開拓發展創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正在迎來一場艱難而華麗的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