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去產能扎實推進
2017年是鋼鐵去產能的攻堅之年。全年我國共化解粗鋼產能5000萬噸以上,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1.4億噸“地條鋼”產能全面出清,從根本上扭轉了“劣幣驅逐良幣”局面。
鋼鐵業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者,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定不移推進去產能,在兩年時間內就化解逾1.15億噸鋼鐵產能,并徹底取締“地條鋼”,市場環境得以明顯改善,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有效緩解,優勢產能得到發揮,行業效益明顯好轉。
改革就要勇啃硬骨頭。中國鋼鐵去產能力度大、舉措實、效果好,不僅推動了本國產業的向好發展,也為全球化解過剩產能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經驗,成果惠及全球鋼鐵產業。 (周 雷)
切實減輕企業個人負擔
2017年,我國加大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力度,通過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收費項目再減少一半以上,切實減輕了企業和個人負擔,進一步促進了實體經濟發展。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了口岸以外邊防檢查監護費、環境監測服務費、設備監理單位資格評審費等12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停征了地質成果資料費、植物新品種保護權收費、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費等23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2017年6月底,財政部在門戶網站集中公布了中央和省兩級收費目錄清單,打造全國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張網”。“一張網”之外的收費項目一律不得執行,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拒絕繳納并向有關部門舉報。 (董碧娟)
鐵路建設投資力度加大
2017年,我國加大投資補短板,持續加大鐵路建設特別是中西部鐵路建設力度,全國完成鐵路建設投資8010.4億元。這是我國鐵路投資連續第4年超過8000億元。投產新線3038公里,“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運營,特別是蘭州到重慶的蘭渝鐵路、西安到成都的西成高鐵、重慶到貴陽的渝貴鐵路等線路陸續開通,西部地區的客運能力顯著提升。目前,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5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近2.4萬公里。
日益完善的鐵路網,不僅顯著改善了人們的出行條件,而且正在實現從“走得了”到“走得快”再到“走得好”的轉型升級,更好地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熊 麗)
煤炭優質產能有效釋放
煤炭業整體效益回升是2017年煤炭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究其原因,除宏觀經濟向好對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形成支撐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推進功不可沒。2017年,我國累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2.5億噸,大幅超出年初確定的1.5億噸目標。
過去兩年,我國共化解煤炭過剩產能4.4億噸,煤炭去產能任務有望在今年基本完成。去產能的有效推進讓優質產能得到了有效釋放,煤炭供需趨向平穩,煤價回歸理性,“瘦身健體”帶來了業績的持續改善。但成績亮眼的同時,煤炭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十分突出,行業轉型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顧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