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站在人類發展命運的立場上作出的戰略判斷和總體部署,體現了熾熱的民生情懷。習近平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關于生態文明的論述展現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近日,人民論壇編輯部采訪了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專家學者,圍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行了討論,現將部分專家精彩觀點系列摘錄如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有利于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進一步發展打下資源基礎、留下環境空間;有利于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環境問題,為人民提供高質量的環境,促進社會的和諧;有利于中國搶占國際競爭的制高點,提升國際影響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基本形成理論體系,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制度建設措施頻出。目前,環境保護的思想和行動定力正在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基礎正在夯實,環境保護的紅利正在釋放,這些必然更加堅定我們繼續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信心。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金鳳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在建設生態文明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科技是綠色發展的基礎支撐,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必須以綠色科技統領創新,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發展轉型。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石敏俊: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可以說,十九大報告為未來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了路線。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十九大報告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高度重視,表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將迎來新的戰略機遇。
責編/孫垚 谷漩(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