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站在人類發展命運的立場上作出的戰略判斷和總體部署,體現了熾熱的民生情懷。習近平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關于生態文明的論述展現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近日,人民論壇編輯部采訪了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專家學者,圍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行了討論,現將部分專家精彩觀點系列摘錄如下。
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重要內容的論述中,把建設生態文明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完整地統一起來,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發展和貢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指示,指引我們補齊生態文明這塊短板,取得更大的生態文明建設成就,不但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成就方面,而且從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方面,使全國人民真正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其意義是深遠的。
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毛衛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的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的基礎上,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吸取人類文明積極成果,運用并深化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不但使之在中國大地生根,而且在全球范圍內積極發揮作用,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黨委書記李春華:生態文明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發展命運的立場上作出的戰略判斷和總體部署,整個思想體系博大精深、縱橫捭闔,從生態價值、生態文化、生態政策、生態思維等方面直面主題,在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市場等領域破繭而出。著力將生態文明建設與傳統的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生活和綠色工業生產方式有機聯系起來,沿著科技創新、文化產業、現代健康與休閑的路徑上開拓。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劉國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首次在國際場合提出這一理念,向世界昭示中國引領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愿景,把中國追求“綠水青山”與踐行一個大國應有的承諾與責任聯系在一起。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謀求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實現人民福祉的戰略高度,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推動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大力促進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開辟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境界。
責編/孫垚 谷漩(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