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魯國慶代表(烽火科技集團董事長)
【代表心聲】我們將繼續強化技術創新與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雙輪驅動”,厚植技術創新先發優勢和比較優勢,發揚實干精神,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并將網絡強國建設作為重要內容,讓我倍受鼓舞,也深感壓力。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局面,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惟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力。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網絡大國,但還不是網絡強國。改變“大而不強”的格局,要解決網絡“缺芯少魂”的問題,必須強化創新。強“芯”,要在關鍵核心硬件設施上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必須獲取核心技術,擁有完備產業鏈;強“魂”,則要加大軟件系統的自主開發力度,在云計算、大數據等方面全面突破。
我們將繼續強化技術創新與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雙輪驅動”,將創新驅動置于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位置,面向“寬帶中國”建設主戰場、面向國家網絡信息安全重大需求,厚植技術創新先發優勢和比較優勢,發揚實干精神,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本報記者 程遠州)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熊曉梅代表(東北大學黨委書記)
【代表心聲】深化改革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必由之路,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大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對新一輪東北振興的要求上來。
十九大吹響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進軍號角。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就要聚焦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問題,充分發揮東部地區的輻射示范帶動作用,讓中西部地區補短板、疏瓶頸、強優勢,進而實現各區域的協同配合、均衡一體發展。作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東北老工業基地曾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也面臨著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等新困難和新挑戰。
十九大報告指出,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深化改革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必由之路,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大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對新一輪東北振興的要求上來。要充分利用資源、人才、技術和地緣優勢,不斷提升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發展之路。
(本報記者 劉洪超 趙貝佳)
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隋軍代表(福建寧德市委書記)
【代表心聲】我們將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將國防和軍隊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互通互融,實現資源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堅定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為我們做好軍民融合工作、決勝全面小康指明了方向。
軍民融合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我們將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將國防和軍隊建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互通互融,實現資源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以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為抓手,推進寧德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變。堅定信心、鼓足干勁,扎實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推進“開發三都澳,建設新寧德”戰略的實施。主動協調軍地各方,進一步完善相關港口規劃,以規劃為引領,明確軍民融合國際化大港的功能定位、空間布局等。扎實地抓好融合產業培育,下大力氣抓好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積極引進優質軍工企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推動“融合扶貧”取得新進展。
(本報記者 鐘自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