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熱點觀察 > 正文

專家駁“中國至少需要8個一線城市”說法(2)

有人說,國際大都市,是城市化進程中一頂給城市戴上的皇冠。國際化大都市最初是由蘇格蘭城市規劃師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來的。英國地理學家、規劃師彼得·霍爾將這一概念解釋為:對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全球性經濟、政治、文化影響的國際第一流大都市。

在肖金成看來,國際大都市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經濟、科技實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關系,有著全球性影響的國際一流都市。“不僅僅是一個城市人口規模指標,真正要成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還需要經濟、對外交往、影響力等多個指標來衡量,根據綜合指標進行研究分析,能夠體現一個城市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標準。”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分別在2002年和2011年進行關于國際化大都市的研究,認定的我國十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成都、天津、沈陽、南京、杭州。除了國際化大都市,還排列出了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認可上述排位,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這些認定符合學術規范,不是從房地產延伸開來的概念。“此外還有國家中心城市的認定,這不是學術界的研究,是國家層面的命名,也擔負著一定的責任和使命。這些都是綜合考慮到一個地區和城市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以及在整個國家經濟發展中要扮演的角色,根據綜合指標進行的研究分析,市場是認可的。”

學者建議:“國家中心城市”需盡快出臺規劃

國家中心城市,是住建部編制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提出的處于城鎮體系最高位置的層級。

所謂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具有全國性重要影響并能代表本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城市,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強、集聚輻射和帶動能力最大的城市代表。

2010年2月,住建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設五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的規劃和定位。

2016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中首次明確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今年初,國家發改委又出臺了相關指導意見。

上述信息顯示,目前已經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有8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孫久文認為,建立國家中心城市是必要的,是以國家的角度來認定某一個城市所擔負的作用,但是不能都集中在東部地區,“應該相對分散能夠覆蓋到全國的各個地區。西部也應該有國家中心城市,特別是大西北,這樣布局能把整個國家帶動起來。”

記者了解,目前各地依然在爭相戴“國家中心城市”這頂帽子,至少沈陽、南京、西安、長沙、杭州、青島、廈門等城市正在積極爭取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

肖金成通過《中國經濟周刊》提醒,“戴上‘國家中心城市’這頂帽子,并不意味著國家要給什么政策讓這個城市更大、更高、更強,而是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應該有更多的責任和義務,要能夠給其他中心城市起帶動作用,而不是千方百計去爭取更多的支持。”

但是,從2010年提出建國家中心城市至今,目前國家相關部門沒有出臺關于國家中心城市的相關規劃。對此,孫久文通過《中國經濟周刊》建議:“當務之急需要對國家中心城市進行規劃,比如可以通過相關的城鎮化發展規劃等權威性規劃給予體現,目的是把國家中心城市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界定清楚。”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36期)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李一丹]
標簽: 管清友   一線城市   新一線城市   肖金成   孫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