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比較研究 > 正文

新加坡緣何領跑中學生國際測試

【世界教育之窗】

前不久,經合組織(OECD)公布了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縮寫)2015測試的結果——在這項由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54萬名學生參加的測試中,新加坡學生力壓群雄,在數學、閱讀、科學三個測試領域得分均名列第一,成為包攬三項的“全能王”。新加坡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不是偶然的,從世界上多個國家的教育發展現狀來看,教育治理從來面對的都是矛盾不斷、困難重重的局面,任何當下的結果都需要從歷史和現實發展的脈絡中推本溯源。

1、教育改革:從“生存導向”走向“價值導向”

受自然資源等方面限制,新加坡政府對于人力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有著深刻的認識,長期以來一直把創新作為國家發展的源動力,國家的創新能力更是居世界前列。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國英士國際商學院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新加坡創新指數位居亞洲第一,在全球12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六。政府對創新的重視在教育領域的反映也非常明顯,教育興國的戰略選擇和巨大的教育投入毋庸多言。更為難得的是,新加坡在教育改革的歷程中,真正走出了一條創新與務實相結合的道路。

新加坡的教育對國內外大環境的變化非常敏感,因此會根據國家的發展進程,不斷調整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從1965年獨立至今,新加坡的教育發展經歷了幾個主要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主要在1965年到1978年期間,在新加坡教育史上通常被稱為“生存導向”階段。在新加坡獨立后的前10余年中,國家面臨種種挑戰,隨著經濟的起步和發展,就業的問題非常突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擁有基本的知識和技能,以滿足勞動力市場的基本需求。新加坡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大大降低了文盲率和輟學率,提高了民眾的就業能力。

第二個階段被稱為“效率導向”,時間從1979年到1996年。在這一階段,新加坡的工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整個國家的產業發展也逐漸體現出了向資本與技術密集型轉型的特點,同時,高附加值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也異常迅猛,這對人才的需求開始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原有單一的人才培養通道也逐漸暴露出弱點。在這個時期內,新加坡不斷提高勞動力受教育的年限,允許學生在更多時間里完成學業,并且開始探索教育分流,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夠有充分的發展空間,這使得人力資源的開發更有成效地對接經濟社會多元化發展的需要。

第三個階段稱之為“能力導向”階段,時間大致是從1997年到2012年。20世紀90年代開始,知識經濟初現端倪,在智力密集型的社會,創新、創意將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元素。為此,新加坡的教育改革更加重視創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養,于1997年開始推行名為“思考的學校,學習的國家”的教育改革計劃。

進入21世紀,新加坡教育更是把學生不同的自然稟賦、才能、興趣和特長看作重要的資源,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并且提供機會給他們進行充分展示。第四個階段起始于2012年,可以稱之為“以學生為本,以價值為導向”的階段。這是2012年上任伊始的教育部長王瑞杰在教育部一年一度的工作藍圖大會上,向1800名校長、副校長和教育部官員提出的。在21世紀,未來世界的發展將呈現出越來越多“不穩定”“不確定”“復雜”“模糊”等特點。“以學生為本,以價值為導向”的教育旨在讓整個教育系統變得更加以學生為中心,更加強調價值觀、品格發展。價值包括“自我價值”“道義價值”和“公民職責價值”。“自我價值”給予學生自信心和自我意識,培養他們堅忍不拔的意志力;“道義價值”培養學生在多種族、多元文化的社會,尊重、負責、關懷和賞識他人;“公民職責價值”則培養學生成為堅強、有毅力、有知識、有見聞,國家有難,能奮起捍衛祖國的好公民。為此,新加坡教育部將“設立品格與公民教育組”,全面規劃學生的品格教育課程,并且以重新界定“好學校”的定義、減輕教師行政工作量、修改針對學校的獎勵計劃等舉措配合推進新的教育改革。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張迪]
標簽: 光明日報   新加坡   PISA   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