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爆發的逆向石油危機改變了過去30年以來的全球能源安全格局。一方面全球能源地緣政治更加動蕩不安,另一方面主要能源消費大國在能源安全上出現分野,發達經濟體的能源安全形勢有所好轉,尤以美國安全感為最高。新興經濟體大都面臨能源安全的系統性風險,尤以中國安全風險的多元性最為突出,包括對外能源依存度的不可逆性、亞洲再平衡戰略的威脅、巴黎協議框架下減緩義務對能源結構的沖擊以及內生性能源安全風險的挑戰等。面對系統性的安全風險,我國應統籌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對內通過深化能源體制革命,對外通過“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增強應對地緣政治沖突的能力,有效應對逆向石油危機對能源安全帶來的新挑戰。
【關鍵詞】逆向石油危機 地緣政治 氣候變化 能源安全戰略
【中圖分類號】 F416.2 【文獻標識碼】A
【DO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6.22.003
張建新,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導,國際政治系副主任,國際經濟與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國際關系評論》主編。研究方向為國際政治經濟學、能源安全、經貿問題。主要著作有《能源與當代國際關系》《美國貿易政治》《激進國際政治經濟學》《權力與經濟增長》等。
2014年,正當能源消費國對廉價石油的終結感到悲觀和糾結的時候,國際油價遭遇斷崖式下跌,一場出乎意料的逆向石油危機發生了,先前慣性發展的事件出現了反向運動的態勢。頁巖氣革命推動著能源供應重心的西移,重新塑造了地緣政治的方向;對處于弱復蘇態勢的發達經濟體來說,廉價石油是久違的“紅利”,對能源輸出國則意味著財政危機。美國離“能源獨立”的夢想近在咫尺,而中國卻遭受著間歇性不安全感的折磨。巴黎協議使減排從附件Ⅰ國家的承諾轉變成普遍的全球義務,導致新興經濟體出現系統性安全風險。
全球能源安全形勢的演變
近兩年來,全球頻發的地緣政治沖突對國際能源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2014年先后發生了國際油價崩潰和烏克蘭危機,這兩起“吊詭的”事件形成的疊加效應,深刻地改變了全球能源安全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