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1地市中排名第2,人均GDP在11地市中排名第1,屬于經濟轉型能力和人均GDP排名均靠前的典型地市。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這主要得益于該市具有較高的知識存量排名和勞動生產率排名(分別位列第3、第1)。早在2011年,新余市人均GDP就已經突破了10000美元(達10671美元),是江西省首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的設區市。這幾年得益于一系列改革創新的推進,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增長。2015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946.80億元,比上年增長8.5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81357元,比上年增長8.2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36元,比上年增長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86元,比上年增長9個百分點。
在教育方面,2015年,新余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前五年完成國家教育普及目標任務,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素質教育成績斐然,少兒藝術連續多年獲全國大獎,少兒體操連續多年蟬聯全省冠軍,中小學足球水平排在全省前列;職業教育內涵提升,新余市將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納入改革項目庫,積極引入民間資本興辦義務教育,加快發展民辦教育,推進現代學徒制,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輪崗制。2015年,新余市在省級以上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能競賽中共獲獎達344項(次)。
農業方面,現代農業加快發展,2015年新增50畝以上種糧大戶320家,新余蜜桔、高產油茶種植面積分別達14.1萬畝、18萬畝,麒麟西瓜、無公害葡萄等產銷兩旺,羅坊農業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模式成為全省樣板。工業方面,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30條舉措,減免工業項目規費10條措施,扶持裝備制造業、房地產業和礦產資源企業發展辦法等系列配套政策。安排產業引導基金2000萬元、貸款貼息1000萬元支持重點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加速推進新興產業發展,光電信息、裝備制造、麻紡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5%、20%、18%。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3戶。光電信息、裝備制造、麻紡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5%、20%、18%。光伏并網發電項目竣工137兆瓦,在建181兆瓦。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65億元,增長9.7%。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25戶。電子商務實現交易額161億元,增長56.3%。高新區電子商務產業園列為國家級示范基地。
但比較分析結果還顯示,該市產業結構轉換能力排名靠后(位列第9)。為此,對于新余市,采取積極措施進一步激發產業轉換、互動的活力,是其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宜春: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1地市中排名第3,人均GDP在11地市中排名第7,屬于人均GDP低但經濟轉型能力排名靠前的地市。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這主要得益于該市產業結構轉換能力和勞動生產率排名靠前(分別位列第2、第5)。但比較分析結果還顯示,該市知識存量排名靠后(位列第7)。通過進一步分析知識存量下的兩個二級指標,我們發現,該市知識存量的偏低,主要與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較低有關。為此,對于宜春市,通過進一步發展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等來提高勞動力受教育水平,是其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撫州: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1地市中排名第4,人均GDP在11地市中排名第8,屬于人均GDP低但經濟轉型能力排名靠前的地市。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這主要得益于該市知識存量和產業結構轉換能力排名較靠前(分別位列第5、第3)。但比較分析結果還顯示,該市勞動生產率排名靠后(位列第7)。通過進一步分析勞動生產率下的兩個二級指標發現,這與工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較低,排名均中等偏后有關。為此,對于撫州市,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工業勞動生產率加快提升,是其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吉安: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1地市中排名第5,人均GDP在11地市中排名第9。這主要得益于該市產業結構轉換能力排名靠前(位列第1),但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該市知識存量排名相對居中(位列第6)、勞動生產率排名相對靠后(位列第8)。通過進一步分析知識存量和勞動生產率下的四個二級指標,我們發現,該市知識存量的偏低,主要與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較低有關;勞動生產率水平較低主要與農業勞動生產率比較低有關。為此,對于吉安市,不斷提高研發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以及采取積極措施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加快提升,是其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