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與文藝的融合不斷深入,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劇、微電影、網絡演出、網絡動漫等新興文藝類型和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傳播渠道的推陳出新,互聯網文藝工作充滿活力、潛力巨大。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互聯網文藝工作的開展。《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中提出要大力發展網絡文藝,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由于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絡化的發展,文藝乃至社會文化都面臨著重大變革。
互聯網時代,網絡文藝形式和內容不斷創新,文藝評論要發揮指導作用,就不能因循守舊,拿經典的文藝標桿來衡量創新的文藝實踐;也不能默守陳規,用傳統的傳播形態去制約互聯網文藝的創作者和消費者。文藝評論作為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要同文藝創作一道與時俱進、突破創新,才能有效地發揮其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作用。
在互聯網文藝的繁榮發展過程中,文藝評論不僅可以充分與網絡環境融合,探索新的形態,發揮指導文藝創作、激濁揚清的職能,塑造健康清新的網絡文化氛圍;還能夠把握互聯網文藝崛起的機遇進行理論建設,創造文藝評論史上符合時代要求的前沿理論;更重要的是,文藝評論可以影響網絡文化參與者尤其是年輕人的文藝觀、文化觀、價值觀,從而樹立一個時代的文藝觀、文化觀、價值觀。
互聯網對文藝評論的新定義
互聯網的發展對于文藝評論來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一方面,由于互聯網新媒體和新文藝形態的普及,傳統媒體和傳統文藝形態的市場占有率嚴重下降,而文藝評論卻還依賴傳統的傳播渠道和評判標準,脫離互聯網文藝發展的實際,使得傳統的文藝評論在互聯網新環境下逐漸式微;另一方面,互聯網文藝形態的變革也衍生了新的文藝評論形態,使得文藝評論不再拘泥于長篇大論的學術形態。任何一個網絡文化參與者都可以通過評價打分、貼吧論壇發帖、彈幕等形式參與到對文藝創作的評論活動中。不僅如此,通過互聯網以圖像、視頻的形式對文藝創作開展的評論更是顛覆了文字評論的固態思維,諸如《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對《無極》的惡搞短片也是對文藝作品進行評論的方式,而且其傳播效果和影響力十分引人矚目。
在互聯網環境下,傳統精英化、理論化和文本化的文藝評論形態被大眾化、碎片化、視聽化的互聯網文藝形式所解構,微博微信、評論彈幕、惡搞視頻這樣的評論形式繼承了文藝評論的功能并成為了互聯網時代主流的評論方式。盡管一些專家認為這些新式的評論方式因缺乏文藝理論支撐而不足以稱為“文藝評論”,是民眾的非理性“吐槽”而不是客觀公正的“評論”,但是互聯網思維對“文藝”的重構要求“文藝評論”也必然經歷先破后立的過程,文藝評論的標準應當隨著互聯網文藝形式的變革而變革。以網絡小說為例,其敘事方式、文化內涵、創作模式、創作理念同傳統小說完全不同,以傳統的文藝評論方式來評價,不僅會出現內容上的張冠李戴,還會阻礙網絡小說的發展。正如不能用巴洛克時代的音樂標準來評價搖滾樂一樣,新生的文藝形態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評論方式與評論標準,對于互聯網動漫、視頻這樣具有即時性、超文本性的互聯文藝形態尤其如此。
文藝評論的功能是指導創作、影響受眾,是幫助文藝創作提高關注和增進理解,實現更好的傳播,并引領文藝思潮。文藝評論要在堅守其內涵的基礎上,適應互聯網時代變革的要求,擴大其外延。對于文藝評論的主體,法國文學批評家蒂博代認為文藝批評分為自發的批評、職業的批評、大師的批評三種。“職業的、大師的批評”可以對應為經典的文藝評論,而“自發的批評”是指由公眾作為主體的,尤其是有修養和影響力的人來實施的文藝評論。互聯網給“自發的批評”創造了絕佳的發展條件,通過社交網站形成的文藝評論新媒體聚落成熟發展,“毒舌電影”“北小京看話劇”等頗具影響力的自媒體評論者逐漸凸顯。像貼吧、彈幕、視聽化的評論作品這樣的創新評論形式,秉持了文藝評論的基本原則、發揮了文藝評論的功能,應當被納入到文藝評論的定義當中。在理論建設方面,新生的互聯網文藝形態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評論理論,創新的文藝評論形態和理念不僅是當下文藝評論中最值得關注的現象,更在文藝評論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
在互聯網時代,文藝評論不再局限于評論家運用經典的文藝理論對文藝作品、現象進行文本性的分析并通過媒介發表,隨著互聯網文藝形態的不斷發展,文藝評論的概念得以擴展,評論主體發生轉變、評論形式不斷豐富、評論理論突破創新,互聯網文藝評論的出現和興盛將是文藝評論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時代賦予文藝評論的重要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