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長期看,一是大力推動創新,開辟增長源泉。此次峰會把支持創新作為重要方向,倡導各國要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加大創新供給,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牢牢把握創新、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提升要素優化配置能力,增強經濟內生動力。二是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與會各國和國際組織高度評價我國關于結構性改革的議題設置,對我國推進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表示贊同和支持。各國一致認為,結構性改革的選擇和設計應考慮具體國情,符合各國宏觀經濟環境和自身發展需要。此次峰會形成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新共識,確定了促進貿易和投資開放、鼓勵創新、改善基礎設施等9個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三是共同構建包容聯動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形成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國際經濟體系。面對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演變,習近平主席在此次峰會上系統闡述了我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提出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重點構建全球金融、投資貿易、能源、發展的經濟治理格局。此次峰會要求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尋求利益共贏,凝聚互動合力,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
此次峰會以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為主題,通過的領導人公報和創新增長藍圖、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深化結構性改革議程等成果文件,反映了中國理念、體現了中國智慧、融匯了中國主張、推廣了中國經驗,將為形成世界經濟新一輪增長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實現更廣互利共贏
開放促進國家強盛。習近平主席強調:“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創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對外開放格局,是中國的戰略選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與世界經濟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我們將繼續推進與世界經濟體系的深度融合,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繁榮。
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在世界經濟增長低迷的大背景下,習近平主席為促進世界經濟振興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表達了我國的全球戰略愿景,而且契合了沿線及相關國家與地區的發展需求。我們將進一步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向深耕細作、持久發展階段邁進,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吸引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更好地造福我國和沿線各國人民。一是聚焦重點地區、重點國家、重點項目,支持并實施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經貿產業合作區建設、產業核心技術研發支撐等一批戰略性優先項目和示范性項目。二是創新國際化融資模式,深化金融領域合作,打造多層次金融平臺,建立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三是弘揚絲路精神,推進文明交流互鑒,重視人文合作,推進民心相通。
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國家正在積極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產業結構加速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我國已經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的先進產能,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有巨大的合作對接空間。我們將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把我國的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帶出去,積極推動重要技術標準共享,通過提高有效供給催生新的需求,促進世界經濟再平衡。與此同時,進一步拓展國際產能第三方合作,把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同我國的優勢產能結合起來,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更好滿足廣大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幫助他們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實現三方以至多方共贏。
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我們將繼續推動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努力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力量。一是加大放寬外商投資準入,提高便利化程度,促進公平開放競爭,全力營造優良營商環境,積極有效引進境外資金和先進技術。二是健全對外投資促進政策和服務體系,加快同有關國家商簽投資協定和自由貿易協定,推進國內高標準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持企業擴大對外投資,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推動全球經濟進一步開放、交流、融合。三是繼續支持多邊貿易體制,采取切實行動促進貿易增長。四是繼續推動人民幣走出去,提高金融業國際化水平。
著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面對當前挑戰,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帶動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創新,是此次峰會達成的重要共識。我們將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是深入研究和解決經濟、產業發展急需的科技問題。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力爭在重大項目、重點方向率先突破。二是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培育分享經濟、數字經濟、創意經濟、智造經濟,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三是進一步鼓勵引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支撐平臺,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更好地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業創新活力與潛力。四是加快傳統產業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與傳統產業升級,促進傳統動能改造提升。
(作者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09日 07 版)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