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國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空間分布視角下的中國人口結構布局(5)

核心提示: 鼓勵引導產業項目在資源環境承載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布局,依托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夯實產業基礎。同時,加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城市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培育發展中西部城市群,逆轉“中部塌陷”局面,應當加強地區人口集聚和吸納能力建設,鼓勵外來人口遷入和定居,將在城市有穩定職業和住所的流動人口逐步實現本地化,并引導區域內人口均衡分布。

促進限制開發區人口有序轉移,注重生態保護

限制開發區應當實施積極的人口退出政策,切實加強義務教育、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增強勞動力跨區域轉移就業的能力,鼓勵人口到重點開發和優化開發區域就業并定居。同時,要引導區域內人口向縣城和中心鎮集聚。

對于農產品主產區,需要搞好農業布局,建設高生產力水平的農產品生產加工產業鏈,確保糧食供給安全;生態保護區應當大量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植被、加大環境整治修復力度,發展新型的、環保型的生態農業等,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解決當地居民的生計問題。

盡快建立人口大數據平臺,提高人口安全預警能力

人口數據的快捷準確是保證人口安全的基礎。要盡快建立覆蓋省-市-縣-鎮-社區五級實有人口大數據平臺,并實現各級職能部門數據交換暢通,實現人口管理與服務的網絡化;建立全國統一的流動人口大數據網絡管理中心、信息存儲中心、應用控制中心,實現人口大數據統一維護、統一數據存儲、統一安全管理,為人口安全預警提供平臺基礎。

總之,在社會轉型和人口流動規模不斷增加的社會背景下,各地區應根據本地區人口流動的空間分布、結構特征等,結合區域長期發展戰略,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與實施方案,從而使人口遷移的方向、空間分布與區域發展的要求相吻合,保證人口合理分布,為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優良的人口環境。

【本文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本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體功能區規劃背景下人口有序流動及合理分布研究”資助,批準號:7137327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貧困地區人口的動態變化對扶貧開發的影響與應對研究”資助,批準號:71541032】

上一頁 1 2345下一頁
責任編輯:國家治理1
標簽: 中國   視角   布局   人口   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