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學人天地 > 名家講壇 > 正文

李培根在劍橋大學演講:今天的中國呼喚理性

女士們、先生們:

下午好!非常榮幸能夠有機會在劍橋跟諸位劍橋的高材生們交流,我感到很高興。

當得知我能夠在這里做一場演講的時候,我在想講什么內容,考慮大家總歸還是會關心國內很多事情,如祖國的發展,工業的進步、技術的進步,也會有人關心教育以及其他等等內容。但是,我發現國內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現在國內方方面面的事情似乎缺少一個東西,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理性。所以,我就決定選擇這么一個話題:《呼喚理性》。

最近幾年國內非理性的聲音在變大,我不知道諸位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這些聲音存在于方方面面,可以說充斥于經濟生活、政治生活中間乃至于最近在網絡上看到的與南海有關的一些言論。這些非理性的聲音當然不代表政府、不代表官方的觀點,但是這種非理性的聲音變大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我覺得海外的華人學子也需要去關注這一問題,尤其在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國更需要理性。 

西方的理性主義與東方的理性主義

人們一般認為,西方文化中似乎更強調理性,實際上在古希臘時代亞里士多德就講,“人是有理性的動物。”換句話說,人和其他動物最重要的區別是什么?理性。啟蒙運動時期就更強調理性。康德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這一啟蒙運動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別的東西,而且還確乎是一切可以稱之為自由的東西之中最無害的東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這里關鍵是什么?是理性,以及可以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講到西方理性,我們學校(編者注:華中科技大學)有一位哲學家叫鄧曉芒,他對德國的古典哲學,尤其是康德的哲學有非常深的研究。 他說到西方理性的內涵,主要是兩大原則。一是邏各斯原則,強調邏輯的規范性。我們中國傳統文化里這點的確欠缺一些,為什么咱們自然科學落后,肯定和這點是有關系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強調自由意志的超越。仔細想想這兩大原則其實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相對來講比較欠缺的。當然不是說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一點理性沒有,但理性表現不足應是事實。

德國社會學家、歷史學家馬克斯·韋伯,有人甚至稱其為“現代化之父”,可見他對西方現代化的發展是非常有貢獻的。他曾做過世界宗教的比較研究。他在比較儒教和基督教尤其是新教之后講到,他不否認儒家倫理也包含一些理性的因素,但主要是強調世人的生活之道,這個我們大家都有體會。韋伯認為,儒教盡管包含了理性主義的因素,但還是很難擺脫傳統的束縛,缺乏進步和發展。對此,我們國內也有人批評,說他有些說法不太嚴密,這點我也相信。

有人(編者注:何愛國)比較東方的理性主義和西方的理性主義,尤其是新教的理性主義后,談到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東方的理性主義主要強調“理性的適應”,即怎么去適應這個社會。我覺得說得還是有道理的。幾千年來,中國多數讀書人的行為似乎都是如此,“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西方理性對社會強調的是“理性的征服”,始終和社會保持一種緊張狀態——就是對社會采取批判的態度。想一想理性的這兩種形式,“征服”和“適應”,顯然“理性的征服”總體來講對推動社會進步更有意義。

理性看待“中國夢”

下面回到今天的中國社會,首先從“中國夢”講起。今天這個時代, 中國官方也好,民間也好,大家都關注“中國夢”。但我發現,在解讀“中國夢”的時候,有一些人不是很理性。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講“中國夢”是很理性的,大家看一看他講的:“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在強調什么呢?強調每個老百姓的夢。但是,實際上很多人,包括在主流媒體上講話的重要人士,在解讀“中國夢”的時候,主要把它說成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國家崛起的夢。不能說“中國夢”不關乎民族復興、國家崛起,但是最重要、最主要、最核心的東西應該是什么?應該是每個老百姓的夢。應該是老百姓的夢在前面,其次才是國家崛起、民族復興,這個次序是不能夠顛倒的。我覺得主流媒體上宣傳的多是把這些東西給顛倒了。 

我舉一個例子,有一位先生叫朱繼東,他寫過一篇文章,講 “中國夢”和“美國夢”有七大方面的差異,其中最根本的是什么呢?第三個差異——根本價值觀不同。他認為“美國夢”是強調個人價值,體現的是美國人的個人主義價值觀。“中國夢”強調什么呢?集體主義。這個好像令我們很自豪。的的確確,我們有很多人,學者也好,老百姓也好,還是有一種“國家主義”的情懷的。我這個年紀小時候受的教育就是這樣,國家好了你才好,所謂“大河不滿小河干”之類的話。其實理性地想一想,這種話是有問題的。“中國夢”的理性首先表現在是老百姓的夢,所以我說習近平總書記講得是很好的,每個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這才是最重要的。

回頭再看看習近平 2013年6月的講話(與奧巴馬共同會見記者時)。朱繼東那篇文章是在習近平這一講話之前。習近平同志強調什么?我不妨一個字一個字地念:“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他強調中國夢和美國夢實際上是相通的,我覺得總書記的這些話是非常有理性的,并非如朱繼東所言“中國夢”表現出與“美國夢”在根本價值觀上的區別。 

再看看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講也是理性的。這里頭包括24個字、12個詞,每一個詞表現的都是好東西。但是問題是什么?我們怎么實現?實現的途徑是什么,卻需要中國人進行理性的思考。 

發展呼喚理性:“人的意義”才是硬道理

說一說發展的理性。大概是前年還是大前年,我在人大會上有一個發言,說的是“別把發展的道理說得太硬”。因為長期以來我們就講“發展是硬道理”,當然我認為鄧小平當年講“發展是硬道理”這句話是有積極作用的,因為那個時候中國太落后了。但是隨著我們持續地發展了很多年, 而且后來這個“發展是硬道理”在實踐中變成了“GDP是硬道理”。 近年來霧霾給中國人民一個很大的警醒。然而,保護環境這些話,包括“綠色經濟” 、 “循環經濟” 、 “低碳經濟”等等這些話沒少說,不是這幾年才說的, 早就說過了,那么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因為那是軟道理。我們講優先發展教育,這些很有道理的話不是沒講,但是那些個道理,在“GDP是硬道理”的實質下都變成了軟道理,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因此發展呼喚理性。

霧霾是不是罩住了中國的美麗,遮蔽了人們棲居的詩意?順便說一下,這里講棲居的詩意是引用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一首詩 “人,詩意地棲居”中的話。他講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當然不是講住房,而是關乎人的存在、生存。德國偉大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引用了荷爾德林詩中的話,所以《人,詩意地棲居》這首詩變得很有名。霧霾使我們的生活還有多少詩意?詩意沒有了。 其實現在發展的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們理性思考。前年我退下來之后當一個班的班主任,帶一個普通的學生班。 有一次我帶他們到農村去看,主要看兩個內容,一是部分貧窮農民的生活狀況,另外就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展現的是高樓大廈,但實際上這里頭也有問題,農民有些也有抱怨。為什么?我們自己想一想,如果這里有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比較容易明白,以前鄉間的池塘、菜園、豬圈等等那些東西,突然消失在水泥的森林中,鄉村的美麗、棲居的詩意在哪里?我們想過沒有?所以,實際上未來的城鎮化,我覺得有些東西也需要我們理性地思考。 

一個星期前,我們來的前幾天,武漢(武漢是我生活、工作的地方)大水圍城。如果純粹只是老天爺的問題的話也就罷了,但是這里頭的確存在著城市建設的非理性成分。當城市建設的理性被淹沒的時候,暴雨導致的城市被淹沒就絕對不是稀罕的事情了。

大家對比一下武漢的沙湖,2016年比2000年時面積小了許多,就是填湖所致。新華社也報道了,據說剛解放的時候,武漢的湖是127 個,目前武漢城區的湖泊有38個,減少了多少?順帶說一下,如果怪罪武漢市現在的領導,那就太不公平了。這是長期以來所存在的發展中的非理性因素所導致的結果。類似的非理性因素的例子,太多了,有一定的普遍性。我認為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我們不能不承認近30年來中國的確發展得非常快,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不是說不愁吃、不愁穿,我們的生活就有詩意。其實人在社會中的存在感是很重要的。我們的核心價值觀,自由、民主、平等、法制等,不能夠僅僅是紙上的宣示,應該如何?應該讓核心價值觀中間的那些美麗、理性浸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間,這才是主要的。 

我講那么多,說發展的理性最關鍵的是什么?很簡單,人的意義。發展的真正硬道理應該是基于“人的意義”的,這才是發展的理性所在。 

上一頁 1 234下一頁
[責任編輯:孫易恒]
標簽: 李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