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評結果及各市今后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重點路徑
結合各二級指標得分及其權重,我們分別計算了浙江省11地市底線公平度、機會公平度、分配公平度得分,并依據三個分項公平度得分的由高到低分別對11地市進行了排名;再結合三個一級指標的權重,我們進一步計算了11地市經濟社會公平度的總得分,并依據總得分由高到低對11地市進行了排名。通過對各地市間各級指標得分及排名進行比較,我們分析了部分地市在公平發展方面的突出亮點,找出了11地市在公平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各地市今后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對策建議。
寧波:經濟社會公平度在11地市中排名首位,人均GDP水平同樣在11地市中排名首位,屬于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社會公平度“雙高”的地市。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這主要得益于該市具有相比其他地市更高的機會公平度(在11地市中位列第1),且該市底線公平度、分配公平度也處于較高水平(均位列第4)。
資料顯示,自“十二五”開局以來,寧波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教育工作會議及教育規劃綱要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寧波教育“兩個率先”目標,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以教育轉型為主線,以推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全力促進教育自身的轉型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的轉型提升,為寧波推進“六個加快”,在全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道路上,作出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改革與實踐。通過推進改革試點、突出教育重點、統籌配置資源,協調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高中多樣化、職業教育基礎能力提升、特殊教育體系建設,實現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具體而言,“十二五”時期,寧波市在推進城鄉中小學教育發展方面,做到了三個注重:一是注重公平均衡。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重點加強基礎相對薄弱的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外來務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增加教育投入,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努力提高符合條件的義務段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的比例。二是注重改革創新。各地、校以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為龍頭,全面實施省和市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在學前教育、高職教育、民辦學校分類管理、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新課程改革、招生考試制度等各領域大膽開展教育改革和創新。通過加強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領導,不斷完善改革試點的工作機制,做到了組織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三是注重以人為本。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大計,優化師資隊伍,健全中小學教師資格管理。完善新任教師公開招聘制度。根據新課程改革、小班化教學、教師脫產輪訓的要求,配齊配足教師,努力保證教師數量適應教學需要。深入推進教師聘用制度,規范人員聘用合同管理和事業單位崗位設置聘后管理。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完善師德考核和獎懲機制。
然而,進一步的比較分析發現,寧波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在11地市中排名相對靠后(位列第9)。為此,對于寧波市,采取積極的就業措施等來提高勞動報酬在各要素所獲報酬中的比重,是其今后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重點。
湖州:經濟社會公平度在11地市中位列第2。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這主要得益于該市具有較高的底線公平度(位列第3)和分配公平度(位列第3),但比較分析結果還顯示,該市機會公平度在11地市中排名相對靠后(位列第7)。為此,對于湖州市,采取有效舉措來提高中學教育完成率,是其今后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