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公平度與人均GDP存在一定負向關系
計算和排名結果表明,吉林省9個地市(州)經濟社會公平度的排名與其人均GDP的排名存在一定的負向關系。其主要表現為:經濟社會公平度排名與人均GDP排名存在顯著的位差。例如,長春市人均GDP水平在9個地市(州)中排在首位,經濟社會公平度在9個地市(州)中位列第7;松原市人均GDP水平在9個地市(州)中排在第2位,經濟社會公平度在9個地市(州)中位列第6;白城市人均GDP水平在9個地市(州)中位列第9,經濟社會公平度在9地市(州)中位列第3;四平市人均GDP水平在9個地市(州)中位列第8,經濟社會公平度在9個地市(州)中位列第2;等等。
測評結果及各市(州)今后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重點路徑
結合各二級指標得分及其權重,我們分別計算了吉林省9地市(州)底線公平度、機會公平度、分配公平度得分,并依據三個分項公平度得分的由高到低分別對9地市(州)進行了排名;再結合三個一級指標的權重,我們進一步計算了9地市(州)經濟社會公平度的總得分,并依據總得分由高到低對9地市(州)進行了排名。通過對各地市(州)間各級指標得分及排名進行比較,我們分析了部分地市(州)在公平發展方面的突出亮點,找出了9地市(州)在公平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各地市(州)今后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對策建議。
吉林:經濟社會公平度在9個地市(州)中排在首位,人均GDP水平在9個地市(州)中排名第4位,屬于經濟社會公平度水平高但經濟發展水平處于中等位置的典型地市。這主要得益于該市具有較高的底線公平度、機會公平度和分配公平度排名(分別位列第2、第2和第3)。通過進一步分析吉林市底線公平度和分配公平度下的五個二級指標,我們發現該市的城鄉消費水平差距比較大(位列第7),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在9個地市(州)中排名居中(位列第5)。為此,對于吉林市,采取積極的就業措施等來促進城鄉消費水平差距的不斷縮小,以及不斷提高勞動報酬在各要素所獲報酬中的比重,是其今后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公平度的兩個重點。
四平:經濟社會公平度在9個地市(州)中排在第2位。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這主要得益于其具有排名均位列第1的底線公平度和分配公平度,四平市屬于人均GDP水平靠后(位列第8),但是經濟社會公平度排名靠前的地市。有報道顯示,近年來,四平市確定了一條符合實際、獨具四平特色的科學發展道路,引領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四平經濟由低迷走向持續、高速、健康發展,工業經濟優化升級,重點項目實現突破,糧食生產再創新高,資本運作成效顯著,社會保障能力增強,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軟環境建設持續改善,各級干部的干勁、向心力、凝聚力持續提升,全市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也明顯改觀。該報道同時指出,四平市近年來發生這些變化的根本在于該市提出了“城鄉面貌三年大改觀”的目標,以“努力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上下聯動、人人參與、統籌推進,把城鄉面貌大改觀的成果進一步擴大、內涵進一步豐富、外延進一步拓展,把城鄉建設與經濟發展、產業集聚、“三農”工作、民生改善統籌考慮、互動共進,努力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等各個領域,在改革、發展、穩定、民生等各個方面取得新突破、再上新臺階,在更大范圍內、更深層次上實現四平城鄉面貌三年大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