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測評中心通過進一步分析數據發現,部分中部省份的經濟增速名列前茅,這些省份有一個共同特征是整體投資增速較高,基建投資增速保持在20%以上。湖北、湖南是這類省份的代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高于全國10%的平均增速。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認為,湖北和湖南經濟發展的生產要素配置得比較好,科教文衛比較發達,市場環境雖然不如沿海,但還是比北方好,環境容量也比較大。彭智敏指出,兩湖地區地處長江中游,水資源豐富、勞動力充足,且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與珠三角、長三角的聯系更加緊密。此外,兩湖地區的能源產業占比不大,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的發展都比較均衡,這幾年在工業發展過程中也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固定資產投資中,一旦絕大部分投資處于低層次水平,那么無論是短期回報率還是長期回報率都很低。雖然在資源產品需求旺盛的時候,以能源、重化工業為主的地方日子比較風光,但通過對這些行業進行投資來增加產能的模式從長期看是不可持續的。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地域廣闊,基礎設施建設和東部地區相比,投入產出效率相對較高,所以要真正加快發展,還是要靠基礎設施建設。但是為了保證固定投資在長期向規范化、制度化、市場化方向發展,同時防止短期內投資過快增長引發的低效率問題,應該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正確處理好固定資產投資量的增加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將重點從擴大投資規模向提高投資效率轉變,更好地控制經濟發展和投資之間的關系,有效地提高資本的利用效率;其次,充分考慮區域差異,實施有差別的投資調控,根據不同地區發展階段和比較優勢,有區別地進行投資調控;再次,適度擴大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積極地培育多元投資主體,優化投資環境;最后,優化固定資產的投資結構,要適度地限制低水平加工業的投資增長,相應地加大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投資,并適度地增加對科研、信息咨詢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新興行業的投資。
老工業基地及資源型地區,GDP健康度普遍偏低
本次測評結果顯示,遼寧、吉林、黑龍江三個東北老工業省份,河北這個工業比重達到50%以上的東部省份,以及山西、內蒙古、新疆等資源型地區的典型代表,GDP健康度排名普遍較為靠后。而且對于這些省份,共性的特征是經濟增長的穩定度較差,且經濟增速也普遍偏低。如果梳理這些重工業占比較高的各省市情況,可以看到重工業對這些省市發展的拖累明顯。
2015年,如GDP增長均速在31個省市中排名倒數第三的遼寧,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4.8%,位列全國倒數第一;GDP增長均速在31個省市中排名倒數第二的山西,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2.8%。受市場供需結構影響,很多省份的鋼鐵等產能下降,黑龍江的石油產量每年下降100多萬噸,加之全球以石油等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使得這些以原材料、能源等作為支柱產業的省份經濟繼續受到打擊,經濟增長均速和增長穩定度都受到了影響。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出現產能過剩,但一些鋼鐵、機床等相關高端產品,仍需要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這也表明這些省份的重工業還可以通過繼續創新,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而促進經濟發展轉型。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芮明杰指出,東北是老工業重鎮,如今不僅平均增速低,個別省份經濟增速甚至還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在工業經濟下行壓力顯著,消費需求趨于疲軟的情況下,東北地區若不能及時作出產業調整,“現在和未來”都將失去市場。經過對比,我們發現,東北地區的GDP健康度排名與去年相比,黑龍江和吉林的排名都穩中有升,只有遼寧的GDP健康度得分排名出現了下降。
雖然在全國排位仍靠后,但整體看2015年東北經濟運行平穩,就業、物價、收入等指標整體穩定。尤其是黑龍江省,在油、煤、糧、木四大傳統產業領域集中負向拉動情況下,GDP增速仍穩中有增。2015年,在黑龍江省政府推動下,依托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立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和哈工大焊接產業集團兩個高新技術企業,推動了全省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形成對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支撐。黑龍江省還提出,“十三五”期間調整經濟結構將突出國內有總需求增長空間和黑龍江有競爭優勢的重點行業,加快產業層次向中高端邁進。遼寧省經濟學者程偉等專家指出,東北地區根本出路在于工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裝備制造業競爭力及盡快形成新產業增長點。從目前情況看,東北新生動力在經濟結構調整升級中不斷釋放。如果轉型升級順利實施,東北地區將展現出一幅全新圖景。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這個東部省份,由于原有的產業結構以原材料工業為主,環境改善的壓力巨大,導致2015年的GDP健康度與去年相比較出現下滑,在31個省市中排名末位。通過仔細分析會發現,2015年河北繼續下力氣防污治霾、壓縮過剩產能、補齊交通短板、打造產業轉移承接平臺、優化城鎮空間結構,著力調結構,全面提升產業層次水平,并打算在2016年內壓減煉鐵產能1000萬噸、煉鋼800萬噸、水泥150萬噸、平板玻璃600萬重量箱,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進入實質性的發展階段,在戰略上精準定位之后謀發展的河北省,立足自身特點優勢做好長遠規劃,發展的愿景值得期待。
當前,老工業基地、資源型省區普遍面臨轉型發展的巨大壓力,為此對于這些省份,應以新型城鎮化的推進為契機,一方面通過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來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及時采取更為有效的調控等措施來促進經濟轉型的平穩過渡,以此為GDP健康度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和條件。
要向南方諸省市的GDP健康度看齊
除了我們熟悉的按照西部、中部以及東部三大地帶來劃分不同的經濟區域,國家統計局還考慮更多因素把31省市劃分為8個經濟區域,這8個經濟區域包括東北地區、北部沿海、東部沿海、南部沿海、黃河中游、長江中游、西南地區以及大西北地區,各經濟區域包含3-6個不同省市。通過比較分析各個不同經濟區域的GDP健康度得分,我們發現長江中游(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南部沿海(福建、廣東、海南)以及東部沿海(上海、江蘇、浙江)、西南地區(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大西北(西藏、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個經濟區域的GDP健康度均高于31省市的平均得分(84.68分),其中,長江中游、東部沿海以及南部沿海的平均得分在8個經濟區域中位列三甲(見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