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人民智庫> 正文

中國公眾的責任與規則意識調查報告(2016) (2)

我國公眾具有較強的國家責任感,國家利益高于個人利益,愿意服從作為公民應盡的法律義務

公民公共責任意識維護的是一種政治道德,這種公共責任不涉及公民具體的經濟、家庭等問題,它關注的是公民對整個政治共同體的權威性、合法性認同以及服從法律義務的道德義務和道德責任。因此,公民的公共責任首先表現為一種國家責任。

國家責任又首先表現為對于公共利益的維護,甚至在必要的時候能夠犧牲私利維護公利。本次調查顯示,73.1%的受訪者認為“在國家利益面前,個人利益再大也是小的”,66.7%的受訪者認同“只要是國家的事情,個人都應該義不容辭”。我國集體主義文化傳統悠久,曾有研究表明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公民的道德水平有所下滑,只追求個人利益而不顧集體和國家利益。然而,本次調查表明,當下我國公眾的國家責任意識感較強,這可能得益于近年來我國國際地位的上升,中國國家形象的提升和愛國主義文化的傳播。

公民身份決定了公民需要服從國家法律的統治,履行公民的道德職責,這首先表現為承諾納稅和服兵役的法律義務。本次調查顯示,63.2%的受訪者同意“納稅是為了給國家做貢獻”,74.7%的受訪者認為“服兵役是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我國公眾對于納稅問題的認同度相對其他問題較低。個人所得稅改革在今年兩會期間也成為一個熱點話題,2016年3月7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全國人大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個人所得稅改革正在提出方案”。納稅是每個公民對國家應盡的義務,國家也有義務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適時進行調整,保證國家財政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下運行,公民在納稅的同時也有權利監督政府對財政的使用。在公民履行義務的同時,給予公民相應的權利,使公民獲得相應的自由,才能使義務和權利相互統一,促使公民更好地履行公共職責。

我國公眾具有較高的公益精神,志愿者精神較強,體現出良好的環保意識

志愿者精神和環保意識都是現代公民文明素質的重要體現。志愿者精神體現了服務社會、貢獻社會的利他精神,能在他人出現困難時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志愿者精神是一種公益精神,表現了公民團結一致的情感,是維持人類社會存在的堅固的情感紐帶。本次調查顯示,76.7%的受訪者表示“只要有機會,我會擔當志愿者”,81.1%的受訪者表示“人活著,就應為社會做點有益的事”。

近年來,我國NGO(非政府組織)與NPO(非盈利性組織)發展迅速,在公益服務、慈善活動、環境保護等領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參與人數越來越多。民間和社會團體發起的基金會也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有明星團體發起的“壹基金”“嫣然基金”,有企業發起的“騰訊基金會”“阿里巴巴基金會”,加上政府發起的“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等,公益基金會日益為公眾所熟悉和認同。調查顯示,74.7%的受訪者表示“給災區、貧困地區捐款,我都愿意積極參加”。

Image 7

調查顯示我國公眾具有良好的環保意識,有67.7%的受訪者表示“我寧愿多花點錢,也愿意購買環保產品”。環保精神體現了公民保護共同環境的公共意識,是公民為了維護公共衛生環境履行的公民責任,體現了公民的公共美德。

我國公眾具有較高的寬容意識,公共意識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寬容在現代社會是一種美德,它不僅可以維護公共領域的良性運轉,還可以調和多元價值觀,對于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積極作用。本次調查顯示,83.4%的受訪者表示“即使是自己喜歡的事,也不能強迫別人接受”。全球化時代,中西方文化不僅進行著融合,也給民眾帶來了文化沖擊。每個公民都有選擇多元價值觀的權利和自由,在人格上擁有同等的價值尊嚴,有選擇自認為正確的信仰和生活方式的權利,對于異己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應給予寬容和尊重。

公共意識是責任意識的一種表現,是公民對自己作為參與國家政治經濟活動的主體的一種心理認同,具有公共性。公民的公共意識表現為公民參與公共事務,通過理性、自由和公開的交際,同別人一起提出和討論共同關心的重要社會問題,可以說沒有參與就沒有公民。然而,本次調查顯示,有46.3%的受訪者表示“在公共場合,多管閑事會惹麻煩”??梢?,我國公民的公共意識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加強法治社會建設,增強法治社會秩序,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權益應是當下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目標之一。

公共意識還表現為對于公共事務的參與性,本次調查顯示,56.4%的受訪者表示“為了社區的事務,我會主動提出建議或找相關部門交涉”,可見,我國公民的社會參與性仍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公民參與對于形成“善治”具有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善治的本質特征就是政府與公民對于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府、國家與公民的良性互動。而只有積極的公民參與,公民的個人權利才能得到充分的實現,同時,公民參與還可以有效防止公權力的濫用,可以使公共決策更加科學民主,還能夠促進社會生活的和諧與安定。如何提高公民的社會參與主動性,使更多的人自覺自愿地參與到公共事務中,是今后政府工作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

上一頁 1 234567下一頁
責任編輯:國家治理1
標簽: 調查報告   中國   公眾   意識   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