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路徑(2)

去杠桿

我國企業的負債率位于較高的水平,蘊含著較大的金融風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去杠桿”。“去杠桿”并不是通過一些短期政策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的。

高杠桿成因

我國各部門杠桿率水平不相同,高杠桿主要體現在工業企業(圖1,P40)。非金融企業杠桿率在2010年之前還較為平穩,在2010年出現了快速上升。居民和政府的杠桿率都較低,但是從2008年開始了快速上升。

Image 4

如果市場是有效率的,根據MM定理,杠桿率不會體現一個長期的趨勢。因此,杠桿率的上升背后是市場出現了深層次結構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模式、金融體制結構性問題的集中體現。具體來說,高杠桿包括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直接融資比重過低。這是最為表象,但是也是最值得深思的一個原因。從圖2(P41)中可以看出,股票融資在社會融資中比重一直維持在低位。貸款融資比重雖然持續下降,但是依然處在高位。2013年之后,貸款融資比重由降轉升,進一步提高了杠桿率。直接融資比重較低這個表象背后是我國股市長期發展停滯,這個背后隱藏著更深層次的體制原因。我國建立股市是為了促進改革,更為集中的為國有企業改革融資、提升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水平,在這之后才推廣為全社會的融資渠道。因此,我國股市天生就存在一些缺陷,這些缺陷長期未能進行根本性的解決。股市的各種改革更多是改良,只能緩解,但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最終導致股市在反復中舉步維艱,資金對股市只能敬而遠之。出于投資需求,資金就要找到新的投資渠道。此時,因為監管部門的競爭,債券發行條件大幅度簡化,刺激了債市供給。資金需求和債市供給相結合,促進了債市的繁榮。債務融資繁榮,股權投資不振進一步導致了杠桿率上升。

Image 3

上一頁 1 2345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楠
標簽: 結構性   供給   路徑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