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戒“舒適地帶”思維,不讓老少邊窮地區的干部流汗又流淚
在物質條件豐裕的今天,老少邊窮地區有“舒適地帶”思維的干部不在少數。要克服這種現象,必須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和毅力進行治理,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法律,鼓勵干部到老少邊窮地區去建功立業,施展才干。
一是優先提拔那些在老少邊窮地區經過艱苦復雜環境鍛煉,并取得明顯成績的年輕干部,讓那些安心在老少邊窮地區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干部覺得有奔頭。對那些追求“舒適地帶”,貪圖安逸,講條件,耍滑頭,不按組織要求到基層或艱苦環境中去鍛煉的干部,不但不能提拔重用,相反要提出警告和誡勉。
二是組織部門要制定計劃,分類實施,對優秀的年輕干部要有意識地選派到經濟比較落后、條件比較艱苦、情況比較復雜的老少邊窮地區去工作,讓他們到老少邊窮地區吃點苦、受點挫折、經受點磨練,懂得人生的不易、改革創業的艱辛,再根據他們改變落后面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本領和化解矛盾、處理復雜問題的智慧,挑出真才,委以重任。
三是對那些一心追求“舒適地帶”的“慵、懶、散、慢、浮、腐”的干部,特別是那些工作安排了無法落實或落實不力,工作中吃、拿、卡、要,對辦事群眾冷、硬、橫、推、拖,嚴重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形象的干部,決不手軟,發現一起懲治一起,該組織處理的組織處理,該降級免職的降級免職,下決心亮劍除弊,向庸政、惰政、怠政問責,不留死角。
四是改善老少邊窮地區干部的生活和工作待遇,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設立老少邊窮地區干部的專門津貼,同時為他們到黨校、高等學校進修學習專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到發達地區參觀考察提供機會;為老少邊窮地區的干部提供帶薪休假;為他們的子女上學、就業提供方便;對那些因長期工作在老少邊窮地區而身患疾病的干部,允許他們到條件好的地方休養或休息。
五是建立老少邊窮地區干部輪換制度。我國長期實行老少邊窮地區對口支援制度,對口支援單位的干部也需要進行輪換。對于那些準備提拔的干部,要定期和那些在高寒山區工作到一定年限的干部實行輪換。這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干部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有利于鍛煉干部,為老少邊窮地區的干部發展創造機會。
(作者為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官員需要徹底走出“舒服地帶”》,人民網,2016年2月4日。
責編/劉瑞一 美編/李祥峰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