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
情系民生冷暖,服務大眾關切。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一手抓結構性改革,一手抓補齊民生短板,適當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務,堅決守住民生底線,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統籌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使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未成年人保護——最貼心的民生關愛
有資料顯示,近年來,全國大多數未成年人犯罪在農村,其中大多數又是“留守少年”,并且近70%的未成年人犯所走的就是一條由學生變為流生,再由流生淪為罪犯的道路。
建議:第一,制定相關的政策與措施,規定初中畢業未升學的這部分群體,必須強制進入職業教育學校進行免費學習;同時允許對學習沒有興趣的青少年在中學階段自由轉學到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學校不收或少收學費;對已輟學的社會閑散青少年,免費舉辦職業技能培訓班,讓其學會一門謀生的技能。第二,對留守兒童實行普查登記,以中小學校為主陣地,在鄉鎮、村設立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辦事機構,讓孩子每周可以與父母視頻聊天,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們的生活、教育情況,建立上下銜接、條塊互動、動態管理的信息監管平臺,努力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監管網絡。
——全國政協委員 磨長英
建議:健全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監測預防、發現報告、幫扶干預”聯動反應機制,建立“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督為保障、國家監護為補充”的監護制度,形成“家庭、社會、政府”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格局,幫助更多的未成年人免受犯罪的侵害。
——全國政協委員 施耀忠
建議:將下列類型的兒童列入收養范圍:長期流落在外的兒童;因父母犯罪入獄無人撫養的兒童;因父母虐待而無其他親人組織愿意撫養的兒童;父母離婚皆不愿意撫養的兒童。擴大收養范圍,能讓更多未成年人得到保護、健康成長。
——全國人大代表 方青
脫貧攻堅——最大的民生工程
國農村貧困人口中有42%是因病致貧返貧的,占貧困人口總量第一位。此外,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11個包含民族自治地區;以貧困率計算,全國貧困率平均為8.5%,而民族地區貧困率卻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平均達到17.1%。縱觀西部一些貧困縣,其中90%的財政支出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貧困縣其原因是一旦摘帽,就不能夠享受財政轉移支付這塊“大蛋糕”。
建議:第一,建立健全農村全范圍醫療救助體系,是解決因病致貧的重要基礎。第二,放開農村大病用藥和報銷目錄,提高或取消醫療救助封頂線,是擺脫因病致貧的重要途徑。第三,健全基層醫療服務環境和能力,提供便捷的基本醫療服務,是擺脫因病致貧的重要方式。第四,政府購買民間社會組織服務,是合力解決因病致貧問題的重要手段。以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方式,可調動社會組織參與醫療救助的積極性,撬動社會捐贈。
——全國政協委員 李曉林
建議:第一,切實做到分類指導,一地一策、一縣一策、一鄉一策、一村一策,一家一戶一本臺賬、一個精準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第二,建立“州負總責、縣市負主體責任、鄉鎮抓落實”的精準扶貧開發工作體制、全面落實精準脫貧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到縣”制度。第三,扎扎實實開展駐村幫扶和選派好“第一書記”,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第四,精心選派優秀干部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各級領導“州不離縣、縣不離鄉、鄉不離村”,貧困村“第一書記”扎根履職、各級黨員干部“5+2”“白加黑”成為常態。
——全國政協委員 阿什老軌
建議:黨中央、國務院應當研究出臺鼓勵貧困縣主動要求摘掉貧困縣帽子的政策,早摘有獎勵,遲摘不予財政補貼,用以獎代補的辦法,同時依次作為政績考核官員,確保如期脫貧摘帽。
——全國人大代表 李振生
高壓反腐——最提氣的民生行動
基層的最大風險是貪腐。在扶貧“最后一公里”的鄉村,“蒼蠅”逐臭,“蚊子”吸血,農民身邊的腐敗,已成為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
建議:第一,以重拳反腐取信于民。發動、支持群眾反“身邊的腐”,為他們投訴、舉報、咨詢提供便利,形成“國家打老虎、全民打蒼蠅”的局面。第二,加強農村法治建設。修訂涉農法律,規范基層公權力運行的范圍、方式、手段、條件和程序;特別是《刑法》應進一步明確村干部職務犯罪主體資格和從事公務范圍,使司法介入有法可依。第三,構建清明的政治生態。把好基層干部選人用人關,落實“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和反“四風”,推行黨務、政務、財務三公開,清理潛規陋習。第四,完善村民自治機制。規范村委會選舉,降低村民質詢、問責、罷免村官的操作難度。堅持“民事民議民決”,推進村民自治從民主選舉向民主治理轉型。第五,打造涉農扶貧工作全方位立體監督體系。重點是涉農扶貧資金管理要從條塊分割向財政“一條線”轉變,推行“一張圖”審批和流程化管理,以“互聯網+”助推涉農扶貧工作陽光運行。
——全國政協委員 陳貴云
建議:第一,對優秀的大學生村官,要安排“主理”,去掉“助理”,提高大學生村村官在村級事務的主導地位,改變多數地區大學生村官只掛名無實權的現狀。大學生村官有理想、有文化,在村里沒有宗親派別,能夠公平公正的處理村級事務,有利于搞好基層組織建設,避免農村腐敗問題。第二,建議成立市、區紀委巡查組,進村入戶,走訪調查,對農村腐敗問題堅決依法、依紀處理。
——全國人大代表 孟蘭芝
建議:反腐成效的關鍵是線索、其次是查辦,為此,對舉報有功人員、對辦案能力貢獻突出人員最好給予重獎,甚至可以按破案額度一定比例重獎,包括貪官揭發減輕處罰獎,更好地顯示出黨和國家有貪必肅有腐必懲的強大威力。
——全國人大代表 金占忠
醫療改革——最暖心的民生服務
全國29個省、區、市生育意愿調查顯示,約80%的家庭希望生育二孩,據中國社科院人口所預估,短期內新一輪人口生育潮可能出現在2017年(新增出生人口400萬左右)。這種增長趨勢,對目前已捉襟見肘的兒童醫療則意味著雪上加霜。從各地整體情況來看,村衛生室主要還只是解決了“有”的問題,尚未完全解決“能”的問題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全國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工作還任重道遠。過去這些年受體制和機制的約束,醫療、醫保、醫藥各改各的,聯動性不強。
建議:緩解兒童醫療日益加劇的困境,根治兒科“風險高、工作累、收入低”的根本,歸結起來就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從“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入手。
——全國政協委員 鄭珊、丁潔
建議:第一,國家制定和實施鄉村醫生支持計劃,進一步明確村衛生室職能定位,根據并鄉合村等區劃調整以及老百姓醫療衛生需求,合理規劃村衛生室設置。增設鄉村醫生編制,將鄉村醫生納入編制管理,切實解決鄉村醫生身份問題。第二,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在制定鄉村醫生培訓方案時,培訓內容要有針對性、實用性、培訓的方法要多樣性、靈活性,要切實解決鄉村醫生工學矛盾,要讓鄉村醫生學得了、學得進、用得上。第三,衛生院對村衛生室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村衛生室設備、藥品、耗材等由衛生院統一調配,進行成本核算,村衛生室按要求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和一般診療費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 何寄華
建議:第一,應該加強政策的頂層設計,提高醫保報銷比例,構建合理的政府財政補償機制,推進醫保改革更加科學化、合理化。第二,分級診療能否順利推進,首先要解決“人”的問題。目前的改革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盡快完善醫生多點執業機制體制。
——全國人大代表 祝淑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