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所在村(社區)的歸屬感。被調查者中,認為有歸屬感的僅占25%,認為歸屬感一般的占44%,有21%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歸屬感,還有10%的被調查者對歸屬感本身不是很看重。
公眾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程度
在 3018 份有效問卷中,對公共財政支出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的分別占6%、22%、24%,共占被調查對象總數的 52%;對財政支出不滿意、不清楚的分別占22%和26%。
分城鄉公共財政支出公眾滿意度。村被調查者對公共財政支出非常滿意、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分別占村被調查者總數的5%、21% 和24%,共占村被調查者總數的50%;社區被調查者對公共財政支出非常滿意、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分別占社區被調查者總數的8%、23% 和25%,共占社區被調查者總數的56%,比村被調查者高出6個百分點。
分群體公共財政支出公眾滿意度。一是男性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略高于女性。男性被調查者對公共財政支出非常滿意、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人數分別為107、347和376,占被調查男性總數的54%;女性被調查者對公共財政支出非常滿意、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人數分別為82、304和350,占被調查女性總數的46%。
二是25歲以下年輕受訪者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最高,其余受訪者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隨年齡層次的上升基本呈遞減趨勢。此外,60歲以上被調查者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評價最低,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老年人對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公共財政投入有著比當前更高的期望。
三是公眾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評價隨文化水平的上升而遞減。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受訪者的滿意度最高,非常滿意、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人數,共占總人數的72%;中學畢業的受訪者占受訪者的大多數,其對公共財政支出比較滿意及以上的比例為55%,接近總體評價的52%;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被調查者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最低,其滿意度評價在比較滿意及以上的比例為43%。
四是在職人員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高于失業人員。被調查者中,無工作者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最低,選擇非常滿意、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僅占45%,遠低于平均水平;學生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高于平均水平;在職人員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最高,選擇非常滿意、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占65%;離退休人員等其他被調查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高于平均水平。
五是中等收入群體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高于均值。中等收入者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最高,選擇比較滿意及以上的占59%;有固定收入者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隨收入的提高大體呈“倒U型”分布,即月收入不足2000元與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被調查者,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較低,月收入超過10000元的被調查者,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滿意度最低。可能的解釋是,高收入群體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期望值較高,而低收入群體則因自身職業、文化程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約,對當前公共財政支出情況的思考深度有限。
公眾對所在村(社區)公共服務的滿意度
在回答對所在村(社區)公共服務的總體評價時,非常滿意、滿意、比較滿意的分別占6%、26%、23%;不滿意、不清楚的分別占37%和8%。
對各項公共服務的滿意程度。我們把公眾的滿意度劃分為三個等級:滿意度在70%以上為優秀,滿意度在50%~70%為合格,滿意度在50%以下為不合格。根據結果可以看出,公眾對各項公共服務的滿意度均較低,沒有一項符合優秀等級的項目;合格的項目按滿意度由高到低依次為:飲用水、防汛照明、整體規劃、生態環境;不合格的項目按滿意度由高到低依次為:社會治安、拆違控違、外來人口管理、道路交通(見圖7)。
對所在村(社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滿意程度。被調查者對所在村(社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非常滿意、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分別占被調查者總數的4%、25%和31%,有40%的被調查者對所在村(社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不滿意。
公眾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期望
絕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政府應當在改善民生、環境、交通方面加大公共財政投入,人數分別達到2051、1839和1381。關于民生領域,被調查者主要期望在社會保障、醫療、就業、教育四個方面使用財政資金,其中認為財政資金應更多投入社會保障和醫療領域的人數最多。
此外,認為使用公共財政補貼實行村莊社區化管理非常必要和有一定必要的人數各占被調查者總數的42%;認為使用公共財政補貼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非常必要和有一定必要的人數分別占被調查者總數的24%和64%;認為使用公共財政補貼為村(社區)聘用保安非常有必要和有一定必要的人數分別占被調查者總數的34%和42%;認為由集體出資為派出所提供后勤保障非常必要和有一定必要的總人數僅占被調查者總數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