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高效、成熟、定型的高水平國家治理體系有利于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而國家治理能力的不斷提高,也有助于充實和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對治理能力進行深入研究、科學評估,能夠為完善治理體系提供有益參照,同時也是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智力支撐。
當前,測度中國縣市治理現狀,發現縣市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對于了解和提升中國縣域地區治理能力,以及推進整個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這也是我們在過去一段時期內堅持對縣市治理能力展開測評的主要初衷。同時,處于省(直轄市、自治區)和縣市之間的地市一級,在區域經濟調控、要素資源配置、產業結構調整、城鄉發展統籌等方面有著異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對其治理能力的研究和評價同樣意義重大。
東北地區在國家戰略全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和保障糧食安全的大糧倉。同時,東北地區有著人口、資源、產業、人才、基礎設施、區位要素和資源優勢,從長期來看發展空間和潛力都非常巨大。黨中央、國務院對東北地區的發展一貫高度重視,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10多年來,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幫助、推動東北地區發展的專門措施。然而,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面對“三期疊加”,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作為曾經引領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和舉足輕重的重工業基地,東北地區曾以獨有的優勢支撐和引領中國工業化進程,但如今卻由于經濟整體下滑成為全國四大板塊中經濟總體指標相對最落后的區域,并被一系列不利因素裹挾,導致經濟社會陷入蕭條,轉型升級成為迫切與必須。國家亦為此出臺多項支持東北振興的重大政策舉措,力促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
然而應該注意的是,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轉型發展乏力的雙重局面,要推進東北地區的轉型發展,不僅需要中央對東北地區給予更多指導與扶持,更需要東北地區各級各地通過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來提高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也正因如此,對這些在發展階段、發展模式等方面都極具代表性的東北地區各地市的治理能力進行評估,在當前無疑有著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人民論壇測評中心以調整后的中國地方治理能力評價體系為理論模型,應用2014年的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東北三省各省級和地市級統計年鑒提供的公開統計數據,對東北三省36地市(包括自治州、地區,為便于表述,后文均統一稱之“36地市”)的治理能力進行了測評、排名、比較和進一步分析。我們希望通過這種系統性的研究,對各地市的主要做法、有效經驗進行探索,并為促進各地市治理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提供參考和借鑒。
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依據與數據的選取
為客觀分析和比較地市治理能力,應選取兼具代表性和可得性的數據指標,并通過定量分析,準確、科學地測量地市治理能力所涉及的各個指標。為實現這一目的,我們需要吸收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和相關理論,更需要充分考慮當前我國地市一級區域內經濟社會所處的實際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