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相結合,提出關于經濟新常態、五大發展理念、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以及開放發展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為中國乃至世界帶來了新的經濟發展理念和戰略思維。
這些新思想新論斷,不僅凝聚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中國智慧,而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深遠的理論意義,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與熱議,引發社會各界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廣泛討論。那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取得了怎樣的新發展?各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所堅持的基本原則以及所需解決的現實問題,又有哪些看法與期待?為弄清這些問題,基于黨的十八大這一時間起點,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實施了問卷調查,現將主要調查發現呈現如下。
八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臺系列新戰略新舉措,極大豐富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問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圍繞經濟社會等領域的改革發展形成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提出系列新戰略新舉措,這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對此您是否贊同”,調查顯示,高達86.7%的受訪者給予了肯定的回答,而且在這其中,表示“完全贊同”的占50.5%,表示“比較贊同”的占36.2%。另外,還有11.3%的受訪者選擇了“一般”。相比之下,選擇“不太贊同”和“不贊同”的受訪者人數,均僅占受訪者總人數的1.0%(見圖1)。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自上任以來,直面國際國內發展新形勢新態勢,深入分析總結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矛盾新特點,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等做出重大戰略部署,使各領域改革穩步推進、社會民生水平持續提升、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政治生態持續得到改善,這一方面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認可、支持和擁護,另一方面也推進了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取得新的進展和飛躍。也正因此,我們的調查顯示,在多數受訪者看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發展,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推進。
對新時期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形勢等的研判,體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傳承與發展
任何一套理論學說,都有其最為根本的內核。一般來說,這一根本的內核,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對所屬學科領域的基本問題作出準確的研判,同時也能夠不斷促進相關理論外延性的發展,繼而推動一套完整的學科和理論體系的形成。正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圍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以及生產方式的變革進行了深入的探究,進而得出了社會制度演進的一般規律。為此,即便是在不同的時期,依托該根本內核都能夠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問題作出基本研判,而準確的研判無疑又會反作用于指導理論,使其更加豐富。那么,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而言,其需要研判的基本問題又是什么?為弄清這一點,我們設置了如下問題請受訪者做答:“不同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都應對下列問題作出基本判斷,這是否與您的看法或觀點相符合?”選項包括“基本國情”、“經濟形勢”、“社會形勢”、“國際環境”四個方面,而且這四個方面均被設置為獨立的選項。在此基礎上,我們請受訪者對這四個方面的認同程度逐一作出評價。通過采用里克特五級量表法,我們將受訪者的認同程度由高到低依次設定為“完全符合”、“比較符合”、“一般”、“不太符合”、“不符合”五個等級,并按照此等級將五個符合程度由高到低分別賦予5、4、3、2、1分。調查結果顯示,四個選項的平均得分均介于4~5之間,即處于“比較符合”和“完全符合”之間。具體來看(見圖2),四個選項的平均得分由髙到低依次為“基本國情”(4.30分)、“經濟形勢”(4.22分)、“社會形勢”(4.20分)、“國際環境”(4.07分)。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各領域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豐碩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發展道路逐漸形成。但與此同時,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各領域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逐漸凸顯。盡管今天的中國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基本面良好、發展潛力巨大,但同時又呈現“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征,面臨的國際形勢更加復雜多變,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新的風險挑戰和不確定因素。
面對此種現實情況,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總結改革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面臨的經濟社會形勢、國際國內環境作出科學判斷,指出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面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以及國內需求水平的疲軟,指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必須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論斷;面對發展方式的粗放和社會資源環境承載壓力的加大,提出了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等等系列的重要論斷和戰略舉措,既準確把握了全面深化改革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也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與特點作出了最新的研判,并對國際發展環境及整個國際大局進行了科學判斷。這無疑從側面印證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