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思路與方法(5)

——長江經濟帶的束簇狀城鎮體系構想

與此同時,把城市群作為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在長江經濟帶上重點建設1個世界級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2個國家級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3個地區性城市群(江淮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形成“1+2+3”梯度發展的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建設新格局。

以交通一體化為主軸,構建“陸軸連城”的軸輻式城鎮體系,優化經濟帶城鎮體系空間結構體系。針對長江經濟帶城鎮體系空間分布不均衡,空間運行成本高,上中下游地區跨度很大的自然特點,建議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以水路、鐵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協同發展的綜合交通一體化為主軸,構建“陸軸連城”的軸輻式城鎮體系,優化經濟帶城鎮體系空間結構體系。伴隨著長江經濟帶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區域城鎮化發展也不斷加速。2013年,長江經濟帶中內河航道里程8.9萬公里,其中高等級航道里程0.67萬公里里程;鐵路營業里程2.96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里程4000公里,復線率49.8%,電化率69.7%;公路通車里程188.8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里程3.2萬公里,鄉鎮通瀝青(水泥)路率97.9%,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率84.9%;輸油(氣)管道里程4.4萬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營業里程1089公里,民用運輸機場74個,長江干線過江橋梁(含隧道)89座,長江經濟帶已經形成了基于流域一體化和交通一體化的帶狀城鎮體系。未來發展要重點解決長江中游地區黃金水道“腸梗阻”問題和下游出海口“堵塞”問題,在現有交通一體化建設的基礎上,一是加快建設沿江高速鐵路通道,包括上海經南京、合肥、武漢、重慶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鐵路和上海經杭州、南昌、長沙、貴陽至昆明的滬昆高速鐵路,連通南北高速鐵路和快速鐵路;二是加快建設沿江高速公路通道,包括建設以上海至成都、上海至重慶、上海至昆明、杭州至瑞麗等國家高速公路為重點,建成連通重點區域、中心城市、主要港口和重要邊境口岸的束簇狀高速公路通道,提高國省干線公路技術等級,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80%以上;三是研究在三峽大壩地區建設三峽翻壩體系或三峽水運新船閘的可能性,目前三峽大壩過貨量已經超過設計能力1億噸,平均過船時間超過43小時,嚴重制約了黃金水道優勢功能的發揮;四是完善油氣運輸管道,合理布局沿江管網設施,加強長江三角洲向內陸地區、沿江地區向腹地輻射的原油和成品油輸送管道建設,完善區域性油氣管網,加快互聯互通,形成以沿江干線管道為主軸,連接沿江城市群的油氣供應保障通道;五是建設綜合交通樞紐。按照“零距離換乘、無縫化銜接”要求,加快建設上海、南京、連云港、徐州、合肥、杭州、寧波、武漢、長沙、南昌、重慶、成都、昆明、貴陽等14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提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運行效率,增強對產業布局的引導和城鎮發展的支撐作用。通過交通一體化的發展,將長江經濟帶上的大中小城市、港口、城市群、產業園區、國家高新區和國家級新區等不同空間尺度的城市節點有機連成一體,形成“陸軸連城”的軸輻式城鎮體系。

以產業布局一體化為主導,構建“產業鏈城”的產城融合式城鎮體系,優化經濟帶城市職能分工體系。針對長江經濟帶下游地區城市職能分工互補性較強,而中上游地區尚未形成互補的職能分工體系、同質化競爭大于合作的現實,順應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推動沿江產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建議推進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地區產業發展與布局的一體化,形成鏈式聯動的產業升級體系、產業梯度轉移體系、物流產業體系和產業通關一體化體系等。一是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經濟帶產業升級轉型。據統計,長江經濟帶R&D投入占全國的43.93%,專利申請數占全國的54.02%,高等院校數量和在校學生數均占全國的42%以上,擁有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因此,應充分發揮上海張江、武漢東湖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合蕪蚌(合肥、蕪湖、蚌埠)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的引領示范作用,推進長株潭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通過自主創新,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為產業創新集聚帶。

二是依托沿江國家級及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家電、紡織服裝等世界級產業集群為主導,重點沿江布局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推進長江經濟帶成為中國邁向2025年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三是科學建設沿江國家及省級新區,把新區建成為長江經濟帶創新發展的新產業空間和創新空間。

四是大力發展濱江旅游業。充分發揮長江沿線各地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自然山水和民俗風情等優勢,構建由精品旅游城市、精品旅游線路、精品旅游景區、精品旅游度假休閑區和生態旅游目的地構成的長江黃金旅游通道,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為國際黃金旅游帶。

五是推動流域上中下游的產業梯度轉移與合作。在著力推動下游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依托中上游地區廣闊腹地,增強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能力,引導具有成本優勢的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具有市場需求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向中上游地區轉移,建設上下聯動的產業承接轉移示范區和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承接地,推動產業協同合作、上下聯動、江海聯動、產城聯動、鏈式聯動發展,逐步構建“產業鏈城”的產城融合式有鏈有群型城鎮體系,優化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地區的城市職能分工體系,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產業創新與經濟發展的經濟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

以生態環保一體化為先導,構建生態型城鎮體系,緩解經濟帶城鎮化的資源環境壓力。針對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面臨的資源與生態環境保障壓力,推進流域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與治理的一體化,構建生態環保型城鎮體系。一是強化長江水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明確長江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用水效率紅線,建設沿江、沿河、環湖水資源保護帶、生態隔離帶,增強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

上一頁 1 234567下一頁
[責任編輯:楊昀赟]
標簽: 思路   戰略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