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的思想
“抓扶貧開發,既要整體聯動、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點、加強對特困村和特困戶的幫扶。”
在這里習近平同志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思想。精準扶貧是解決扶貧開發工作中底數不清、目標不準、效果不佳等問題的重要途徑。精準扶貧的核心內容是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其實質是使扶貧資源更好地瞄準貧困目標人群。精準扶貧主要由兩個部分內容構成,即識別貧困人口和瞄準扶貧資源。識別貧困人口主要是通過一系列扶貧工作機制、程序、工具等,將具體的貧困人口準確辨別出來,并通過建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對貧困人口進行動態管理。瞄準扶貧資源則是在對貧困人口有效識別的基礎上,以一定方式投入扶貧資源,推動目標區域經濟發展和目標人群脫貧致富。精準扶貧的最終目的在于減少貧困人口和消除貧困,即通過對扶貧資源的有效利用使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致富和提高生活質量。
然而,從扶貧效果看,扶貧資源更好地瞄準貧困目標人群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發達國家貧困人口少、國家財政能力強,在瞄準貧困上通常采取的是高福利的普惠性政策,從而在減貧上獲得了較高的瞄準精度。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眾多、國家財政能力有限,往往采取選擇性瞄準并建立相應減貧干預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不同發展時期選取了片區瞄準、縣級瞄準、村級瞄準等多種瞄準貧困的方式。現在精準扶貧的含義在逐步深化、擴展。
體制機制創新思想
“貧困地區要把提高扶貧對象生活水平作為衡量政績的主要考核指標。”
改革創新扶貧開發體制機制特別是考核機制,對貧困縣由主要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向主要考核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轉變,引導貧困地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上。一是創新貧困地區干部考核方式。2014年中組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關于改進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工作的意見》,明確貧困縣主要考核扶貧工作。考核指揮棒的這樣調整,必將引導貧困地區領導干部,把工作重點轉到扶貧開發上來。二是切實落實領導責任。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
社會合力思想
“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健全東西協作、黨政機關定點扶貧機制,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積極性。”
扶貧是全社會的事情,但是必須創造一個機制,讓政府、企業、貧困戶共贏,才能將扶貧攻堅工作社會化、可持續。一是創新工作格局。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作用,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開發格局。通過進一步市場化改革調動社會創造力,通過政府不斷加大扶貧力度創造脫貧環境,通過研究完善相關政策,建立社會扶貧服務平臺,鼓勵和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扶貧開發。二是完善體制機制。出臺政策吸引社會各類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流動。政府應在加大扶貧開發投入的同時,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做好扶貧開發頂層設計,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環境,吸引各類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配置、各種市場主體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開發格局。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